[发明专利]一种减震地铁轨道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1396352.2 | 申请日: | 2019-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4190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2 |
发明(设计)人: | 胡月;李罡 | 申请(专利权)人: | 济南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B19/00 | 分类号: | E01B19/00;F16F15/023;F16F15/04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武博 |
地址: | 250101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减震 地铁 轨道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减震地铁轨道装置,它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减震效果不能满足要求、维修成本较高的问题,阻尼液能够同时具有吸能减震的效果,同时配合弹簧能够快速减震。其技术方案为:包括轨道、支撑板、第一基座和第二基座,第一基座设置于第二基座上方,第一基座与第二基座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一弹簧相连;支撑板通过自动调心结构安装于第一基座上方,轨道固定于支撑板顶部;第二基座内部具有腔室,腔室内设置第二弹簧且填充有阻尼液;第一基座底部连接活塞;第二基座内壁设有通道,通道与第二基座底部的连接位置安装第一单向阀;沿活塞轴向设置多个节流口,节流口安装第二单向阀;在震动作用下活塞能够下移,并将腔室分隔成上腔和下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轨道交通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减震地铁轨道装置。
背景技术
城市轨道交通作为新的交通运输方式迅速发展,其在公共交通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随着地铁轨道的增加,也逐渐带来一些新的问题。例如,在地铁运行过程中,车轮与轨道接触不可避免的会产生震动与噪声。如果不能有效减震,会对人们的安全出行产生影响。
为了减少地铁轨道的震动,通常需要采用一些减震措施。但是,目前的地铁轨道减震装置存在一些缺陷,例如:现有技术公开了一种地铁用轨道减震结构,包括轨道道床,轨道道床上端设置混凝土枕,混凝土枕中间位置设有连接凸起,连接凸起中间设有连接槽,连接槽中间预埋螺纹套管,所述连接槽上粘贴橡胶垫片。现有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地铁轨道的减震导轨,包括混凝土层,所述混凝土层的顶部设有基座,基座的顶部设有基板,基板顶部的中间设有第一橡胶垫,第一橡胶垫的顶部设有导轨座。所述导轨座的顶部设有定位槽,定位槽内部设有第二橡胶垫。
虽然橡胶垫结构简单,且能够实现一定程度的减震,但是由于橡胶寿命较短,需要经常更换,增加了后期维护费用。为了克服橡胶减震存在的问题,目前多采用弹簧减震或阻尼液减震,但是还不能完全满足地铁轨道的减震要求。例如,现有技术公开了一种轨道浮置板用隔振器,其采用弹簧隔振,其利用阻尼剂吸收能量。这种减震结构相比橡胶减震的效果好,但是,其中阻尼剂仅起到吸能作用,减震是通过弹簧实现的。当地铁速度很快时,并不能在短时间内实现减震效果。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减震地铁轨道装置,阻尼液能够同时具有吸能减震的效果,同时配合弹簧能够快速减震。
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减震地铁轨道装置,包括轨道、支撑板、第一基座和第二基座,所述第一基座设置于第二基座上方,且第一基座与第二基座的两端分别通过若干用于调整隔振效果的第一弹簧相连;支撑板通过自动调心结构安装于第一基座上方,轨道固定于支撑板顶部;
所述第二基座内部具有腔室,所述腔室内设置若干第二弹簧且填充有阻尼液;第一基座底部连接活塞,且活塞底部由第二弹簧支撑;所述第二基座内壁设有通道,所述通道由第二基座侧面延伸至底部;所述通道与第二基座底部的连接位置安装第一单向阀;
沿活塞轴向设置多个节流口,所述节流口安装第二单向阀;在震动作用下活塞能够下移,并将所述腔室分隔成上腔和下腔,通过节流口使上腔和下腔形成压力差,配合通道使二者之间形成流动的阻尼液。
进一步的,所述活塞位于腔室顶部,且活塞周向与第二基座顶部密封。
进一步的,所述自动调心结构包括固定于支撑板底部的导向块、开设于第一基座顶部的导向槽,所述导向槽与导向块相适配。
进一步的,所述导向块远离支撑板的一侧为弧形面。
进一步的,所述弧形面的延伸方向与轨道长度方向一致。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弹簧一端与第二基座相连,另一端能够与活塞底部接触。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弹簧的两端分别通过开槽圆柱螺钉与第一基座、第二基座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济南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济南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9635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