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肩包背幅的生产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911396605.6 | 申请日: | 2019-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4171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30 |
发明(设计)人: | 李海龙;孙福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孙福胜;李海龙 |
主分类号: | D04H1/541 | 分类号: | D04H1/541;D04H1/559;D04H1/542;D04H1/70;D06H7/00;D06H7/22 |
代理公司: | 重庆百润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9 | 代理人: | 刘子钰 |
地址: | 344000 江西省抚州***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肩 包背幅 生产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肩包背幅的生产工艺,涉及双肩包,旨在解决缺乏透气性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一种双肩包背幅的生产工艺,包括如下步骤:S1、通过罗拉梳理机将杜邦sorona纤维梳理为薄网状态,并送入铺网机待命,通过罗拉梳理机将生蚝纤维混合热熔短纤维梳理为薄网状态,送入铺网机并铺设于sorona纤维上方,由铺网制得克重为10‑40克每平方的纤维网,最后收卷纤维网;S4、将内芯胚料送入热切压机内,由热切压机的热切模将内芯胚料切割成所需外形,制得填充内芯;S5、于填充内芯之上包裹面料,即可制成双肩包背幅。本发明的一种双肩包背幅的生产工艺,有效提高了双肩包背幅的透气性,从而提高排汗能力,进而减低细菌滋生的隐患。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双肩包,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双肩包背幅的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双肩背包是对背在双肩的背包的统称,根据双肩包不同的用途又分成双肩电脑背包、运动双肩包、时尚双肩包、学校双肩包、背束口绳包、军用背包、登山包等等;双肩背包背幅则是双肩背包中用于与用户背部贴合的部位,其配合背带承担整个双肩背包的重力。
现有技术中的背包背幅一般采用EVA材料和珍珠棉类材料作为内部填充物,存在缺乏透气性,导致积聚的汗水不能及时挥发出去,汗水长期累积产生异味并导致细菌滋生,进而导致皮肤问题;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肩包背幅的生产工艺,有效提高了双肩包背幅的透气性,从而提高排汗能力,进而减低细菌滋生的隐患。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双肩包背幅的生产工艺,包括如下步骤:S1、通过罗拉梳理机将杜邦sorona纤维梳理为薄网状态,并送入铺网机待命,通过罗拉梳理机将生蚝纤维混合热熔短纤维梳理为薄网状态,送入铺网机并铺设于sorona纤维上方,由铺网制得克重为10-40克每平方米的纤维网,最后收卷纤维网;S2、开卷纤维网并以反复折叠的方式进行堆叠,堆叠层数为10-20层,完成堆叠后送入压机利用压机的刀模进行分切,获得纤维网堆叠料;S3、将纤维网堆叠料送入到热压机内进行热压,温度设定为高于热熔纤维的熔点但低于杜邦sorona纤维和生蚝纤维的熔点,待冷却后利用热熔纤维的熔结固定多层纤维网,制得内芯胚料;S4、将内芯胚料送入热切压机内,由热切压机的热切模将内芯胚料切割成所需外形,制得填充内芯;S5、于填充内芯之上包裹面料,即可制成双肩包背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步骤S1以杜邦sorona纤维作为基础材料铺网制备纤维网,从而利用其优秀的拉伸性和回复能力,确保纤维网的弹力,进而满足双肩包背幅的弹力要求,添加热熔短纤维,从而利用其低熔点,赋予多层纤维网相互熔结的能力,添加生蚝纤维,利用其自身所带的正电荷,赋予纤维网除菌抑螨的能力;步骤S2以反复折叠的方式进行堆叠,相较于一片片逐一堆叠,减少了对于收卷后限位网的分切工序,进行在完成预定层数的堆叠后进行一次切割即可,提高生产效率,对堆叠后的纤维网进行分切,从而提高了材料的利用率;步骤S3利用纤维网中的热熔短纤维的熔结,实现对多层纤维网的固定,同时热熔短纤维还能够提高每层纤维网中各纤维的连接性;步骤S4以热切的方式对内芯胚料进行切割,相比于直接进行物理切割,一方面提高切割光滑性,另一方面实现对内芯边沿的第二次热熔,以避免边沿出现层次分明的现象,进而避免内芯边沿出现翘开的现象;步骤S5内芯包裹面料,一方面提升背幅的表面触感,另一方面进一步防止内芯发生翘开现象;综上所述,本发明采用纤维热压制备双肩包背幅的填充内芯,相比于现有技术中所采用EVA材料和珍珠棉类材料,有效提高了双肩包背幅的透气性,从而提高排汗能力,进而减低细菌滋生的隐患,同时添加入生蚝纤维,以进一步提高除菌抑螨的效果,结合以上两点,有效防止了因双肩包背幅滋生细菌而产生皮肤问题。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纤维网中杜邦sorona纤维、生蚝纤维以及热熔短纤维三者的比例为6:3: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孙福胜;李海龙,未经孙福胜;李海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9660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