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磁力分布式自检测电机制动器及其电机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99169.8 | 申请日: | 2019-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4319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1 |
发明(设计)人: | 胡振邦;刘源;顾苗苗;莫为;王洪彦;闵琳;郭明路;段志军;李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西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D65/14 | 分类号: | F16D65/14;F16D66/00;F16D121/22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高博 |
地址: | 710000 陕西省西安市莲湖区***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磁力 分布式 检测 电机 制动器 及其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磁力分布式自检测电机制动器及其电机,制动器主机设置在制动器主机基座内,通过衔铁动盘与制动盘连接,制动盘位于衔铁动盘的一侧设置有制动摩擦环,制动盘的另一侧设置有制动器主机端盖,制动盘的制动盘基座上设置有用于检测衔铁动盘所在位置的位置传感器,制动器主机基座内沿径向均匀分布有若干线圈绕组,若干线圈绕组分别连接对应的制动力弹簧,通过制动力弹簧驱动衔铁动盘。本发明具有制动解锁力分布均匀、鲁棒性强、可靠性高的特点,且具备低功耗、高制动力的优势,还能够在使用过程中对制动器工作状态进行自检测判断。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制动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磁力分布式自检测电机制动器及其电机。
背景技术
电机制动器在高性能电机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已成为高性能电机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功能部件,在电机使用过程中的突发性故障下,起到紧急制动的作用,在电机的特殊应用场景下,可以配合驱动控制系统实现高精度控制。
然而目前现有的电机制动器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不足:
1)现有电机制动器大多采用单体定子绕组作为磁力元件,在电机运行过程中制动器需要持续通电工作产生制动解锁力,制动解锁力与制动力相抵并驱动制动器件远离旋转部件,此时单体定子绕组提供的电磁制动解锁力即决定了电机制动器所具有制动力的大小,由于现有电机制动器单体定子绕组的铁芯为环形中空结构,使得定子绕组具有较低的电磁力和较高的功耗,而较低的制动解锁力无法配置高制动力的器件,由此使得电机制动器的制动力不足;
2)电机制动器采用单体定子绕组结构产生电磁制动解锁力,对于磁力驱动部件容易造成受力不均的情况,并且定子绕组一旦发生故障则制动器将无法使用,由此可见系统的可靠性相对较低,并且与驱动控制系统配合使用的实现难度较大;
3)现有电机制动器通常不具备制动状态的自检测能力,无法判断制动器件是否执行预先设定的动作,轻则会增加电机功耗、对设备配件造成磨损,严重的会对电机制动器的安全使用带来极大的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磁力分布式自检测电机制动器及其电机,以解决现有电机制动器高功耗、低制动力、可靠性低、无自检能力的问题。
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磁力分布式自检测电机制动器,包括制动器主机,制动器主机设置在制动器主机基座内,通过衔铁动盘与制动盘连接,制动盘位于衔铁动盘的一侧设置有制动摩擦环,制动盘的另一侧设置有制动器主机端盖,制动盘的制动盘基座上设置有用于检测衔铁动盘所在位置的位置传感器,制动器主机基座内沿径向均匀分布有若干线圈绕组,若干线圈绕组分别连接对应的制动力弹簧,通过制动力弹簧驱动衔铁动盘。
具体的,沿制动器主机基座的径向方向均匀分布有若干端盖安装孔,端盖安装孔通过端盖安装螺钉将制动器主机基座与制动器主机端盖安装固定为一体化结构,制动器主机端盖上设置有端盖安装沉头孔,制动器主机基座上还设置有端盖限位套管,通过端盖限位套管与衔铁动盘上设置的衔铁动盘定位槽配合,实现衔铁动盘的径向定位和轴向滑动。
进一步的,端盖限位套管的外径小于衔铁动盘定位槽的尺寸,端盖限位套管的内径大于端盖安装螺钉的外径尺寸,端盖限位套管的数量与衔铁动盘定位槽的数量相同,且等于端盖安装孔的数量。
进一步的,衔铁动盘定位槽沿衔铁动盘的径向方向均匀分布若干个,衔铁动盘定位槽与端盖安装孔的数量相同且位置相对应,衔铁动盘上还设置有用于避开电机转子的衔铁动盘让位孔,衔铁动盘让位孔的尺寸大于对应位置下电机转子的外径。
具体的,制动器主机端盖在制动器使用时与电机端面配合安装,制动器主机端盖上设置有制动器主机端盖让位孔,制动器主机端盖让位孔的尺寸大于对应位置下电机转子的外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西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西安西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9916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污水处理用初沉池
- 下一篇:一种井下套管系统射孔方法及井下套管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