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强力磨床加工叶片装配内背弧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400602.5 | 申请日: | 2019-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6832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6 |
发明(设计)人: | 孙珂;刘蓉;刘学斌;于华;依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汽轮机厂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P15/00 | 分类号: | B23P15/00;B23P15/02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 代理人: | 牟永林 |
地址: | 150046 黑龙江***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强力 磨床 加工 叶片 装配 内背弧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机械加工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强力磨床加工叶片装配内背弧方法,为了解决现有加工工艺无法保证叶片装配内背弧面加工贴合率达到贴合精度,不满足装配要求。装配时还需要操作者钳修保证贴合率,一方面手工钳修光洁度差,去量不精确,另一方面修配时间长,很难保证叶片装机周期的问题,本发明精加工叶片时采用强力磨设备,采用金刚滚轮及砂轮,在加工过程中,通过金刚滚轮对砂轮进行修型,砂轮对叶片进行修型,且两种运动同时进行,砂轮磨削过程中,金刚滚轮不间断对砂轮修型,避免局部磨损对型线轮廓度的影响,叶片的单只加工精度得以提高,使用新的测量方式,使测量定位方式与装配方式一致,更接近装配真实状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加工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强力磨床加工叶片装配内背弧方法。
背景技术
装配内背弧结构叶片,装配时要求相邻两只叶片内背弧贴合率达到70%以上,叶根进出汽侧0.03塞尺不入,目前采用普通铣床,专用成型铣刀加工,由于机床主轴径向,轴向跳动及加工中刀具磨损对工件的影响,单只加工时仅能保证叶片贴合率达到50%,进出汽侧0.05塞尺不入,不满足装配要求。装配时还需要操作者钳修保证贴合率,一方面手工钳修光洁度差,去量不精确,另一方面修配时间长,很难保证叶片装机周期。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加工工艺无法保证叶片装配内背弧面加工贴合率达到贴合精度,不满足装配要求。装配时还需要操作者钳修保证贴合率,一方面手工钳修光洁度差,去量不精确,另一方面修配时间长,很难保证叶片装机周期的问题,进而提出一种强力磨床加工叶片装配内背弧方法。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强力磨床加工叶片装配内背弧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加工基准面:使用卧式铣床将方钢料的进行修正铣削,将尺寸存在偏差的方钢料铣成长方体;
步骤二:粗铣装配背弧:在卧式铣床上用型线铣刀将长方体的方钢料粗铣出装配背弧型线,将方钢料制成叶片,粗铣时装配背弧面较标准尺寸预留0.3-0.5mm加工余量;
步骤三:将叶片用背弧型线样板测量:加工后的叶片符合加工标准,不合格的叶片进行返修或报废处理;
步骤四:精磨装配背弧:测量合格后的叶片,
采用一种规格的斜度垫块与机虎钳配合装夹定位,使定位后的装配背弧母线为水平面;通过强力磨设备磨削加工装配背弧;
步骤五:粗铣装配内弧:在卧式铣床上用型线铣刀将叶片粗铣出装配内弧型线,粗铣时装配内弧面较标准尺寸预留0.3-0.5mm加工余量;
步骤六:粗精铣叶片的叶根的齿形及圆弧,通过四轴数控卧铣机床加工叶根的齿形(3)及圆弧:
步骤七:铣叶片中部的底圆弧:
步骤八:钳修毛刺:
步骤九:精磨装配内弧:完成首件校模加工;
精磨一只叶片装配内弧:以步骤四中精加工面做定位,采用另一种规格的斜度垫块与机虎钳配合装夹叶片,使定位后的装配内弧母线为水平面,通过强力磨设备磨削加工装配内弧;
采用内弧金刚滚轮对砂轮不间断修型,保证砂轮型线准确;用砂轮沿装配内弧母线精磨叶片装配背弧部位,根据步骤三加工余量,选用强力磨加工参数:
步骤十:锯断首件校模料:将首件加工的标准叶片锯断,锯断时,齿根部分的齿形保留完整,用作测量贴合率的标准样件;
步骤十一:重复步骤一至步骤八制作叶片,每加工一只,测量装配内弧部位型线漏光、径向厚度H,测量要求后,将叶片与步骤十中的标准样件放在专用量具上模拟装配,测量贴合率≥70%,则合格,才可批量加工,否则根据测量结果调整夹具或程序,重新选取新模料进行步骤一至步骤八后,再进行步骤十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汽轮机厂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哈尔滨汽轮机厂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40060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