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油、泥、水静态三相分离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1403073.4 | 申请日: | 2019-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6213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06 |
发明(设计)人: | 陈一博;王玲玲;吴倩;王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博大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52 | 分类号: | C02F1/52;C02F1/40;B01D17/032;B01D17/028;C02F103/10;C02F101/32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天宇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8 | 代理人: | 周舟 |
地址: | 214205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静态 三相 分离 装置 | ||
1.一种油、泥、水静态三相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筒体,筒体内设有三层内筒体从外至内分别为一号内筒体、二号内筒体、三号内筒体;一号内筒体底部、二号内筒体底部、三号内筒体底部均为锥形且底部开口;三号内筒体上部外壁包裹有四号内筒体,一号内筒体、二号内筒体共用顶壁,一号内筒体、二号内筒体顶部高度高于三号内筒体顶部高度低于四号内筒体顶部高度, 四号内筒体底部高于三号内筒体底部且固定连接在三号内筒体外壁,四号内筒体顶部焊接一支撑杆,支撑杆上连接有一支撑轴位于筒体的中心,支撑轴上设有两个锥形斗,锥形斗顶边设有向内弯折的一圈环形导流板,环形导流板倾斜布置,环形导流板和锥形斗连接处为低点,两个锥形斗分为上锥形斗和下锥形斗,下锥形斗底部略高于一号内筒体底部,二号内筒体底部开口处设有插入下锥形斗内的插管,三号内筒体底部插入上锥形斗;一号内筒体内壁设有两圈挡板分为上挡板和下挡板,上挡板高度略高于上锥形斗,下挡板高度略高于下锥形斗,上挡板内径小于上锥形斗最大直径且略大于上锥形斗的环形导流板内径,下挡板内径小于下锥形斗最大直径且略大于上锥形斗的环形导流板内径;筒体侧壁设有进水口、排水口和排油口,进水口最高点高于一号内筒体顶部高度、最低点低于一号内筒体顶部高度,排水口和排油口略低于进水口,筒体底部侧壁设有排渣口,四号内筒体的侧壁设有内排水口,二号内筒体的侧壁设有内排油口,内排油口的高度高于上挡板的高度,排水管穿过一号内筒体、二号内筒体将排水口和内排水口连通,排油管穿过一号内筒体将排油口和内排油口连通,排水管、排油管均固定在筒体侧壁上,一号内筒体、二号内筒体通过排水管、排油管支撑,三号内筒体上方设有支撑条,支撑条连接在支撑轴上;二号内筒体内设有分隔板将二号内筒体内部分隔成两个空腔分别为一号空腔和二号空腔,一号空腔和内排油口连通,二号内筒体上部侧壁设有一号通孔和一号空腔连通,二号内筒体顶壁设有二号通孔和一号空腔连通,分隔板壁体上设有三号通孔和将一号空腔和二号空腔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泥、水静态三相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轴为螺纹杆,上锥形斗和下锥形斗底部均设有用于旋接在支撑轴上的螺母,支撑条旋接在支撑轴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泥、水静态三相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底部设有锥筒,排渣口通过排渣管和锥筒底部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泥、水静态三相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底部还设有吹渣口,吹渣口通过吹渣管和锥筒底部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油、泥、水静态三相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吹渣管直径小于排渣管直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泥、水静态三相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三号内筒体顶部设有封盖,封盖和支撑轴螺纹旋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博大环保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博大环保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403073.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悬臂无轨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 下一篇:一种气田水处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