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内圈的加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405531.8 | 申请日: | 2019-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1513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8 |
发明(设计)人: | 沈炎;谢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阴燎原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P15/00 | 分类号: | B23P15/00 |
代理公司: | 无锡坚恒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48 | 代理人: | 刘宏亮 |
地址: | 2144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圈 加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内圈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锻造,按照加工图纸锻造加工形成坯料;S2:粗加工;S3:UT探伤;S4:在零件外圆周的上下两侧各车一条环形槽,该环形槽的横截面呈平行四边形,所述环形槽的深度沿着零件的径向延伸,两条所述环形槽对称设置;S5:在零件的两端面钻若干连接孔,钻孔深度方向沿着零件的轴向延伸,且钻孔深度小于环形槽的外侧面与零件端面之间的距离;S6:调质;S7:零件异形外圆周精加工;S8:按照图纸进行倒角,且车除零件上的连接孔部分按照图纸尺寸加工;S9:包装入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内圈的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对于如图1所示的坯料加工呈如图2所示的内圈时,由于内圈的上部以及下部需要开设两条异形槽,目前都是通过车床进行加工,而且每次只能对其中一条异形槽进行加工,加工完成其中一条后,将零件换向后再加工另一条,而且在对零件装夹时采用四爪卡盘进行固定,由于四爪卡盘具有极高的夹持力,而且零件为薄壁,由此当其中一条异形槽加工完成后再加工另一条时,在极高的夹持力作用下,零件脱离机床后极易产生变形,另外由于为异形槽,因此在车屑过程中,需要不断调整进给量,而且为了减少形变需要不断调整进给速度,因此加工效率低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内圈的加工方法,大大提高了加工效率,而且保证了产品精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内圈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锻造,按照加工图纸锻造加工形成坯料;
S2:粗加工,检查零件余量后装夹零件对其校正校圆,而后车外圆、内孔、高度至图纸尺寸;
S3:UT探伤;
S4:在零件外圆周的上下两侧各车一条环形槽,该环形槽的横截面呈平行四边形,所述环形槽的深度沿着零件的径向延伸,两条所述环形槽对称设置;
S5:在零件的两端面钻若干连接孔,钻孔深度方向沿着零件的轴向延伸,且钻孔深度小于环形槽的外侧面与零件端面之间的距离;
S6:调质,调质后零件的硬度>300HB;
S7:零件异形外圆周精加工,在数控机床的转盘上固定下安装板,将零件底部置于下安装板上通过紧固件穿过所述连接孔进行固定,在零件上部压设上压板,上压板与零件的上部之间通过紧固件穿过所述连接孔进行固定,下安装板与上压板之间固定有气涨轴,所述气涨轴与零件的内孔相适配,所述数控机床的机架上设置有上排车屑刀组以及下排车屑刀组,所述上排车屑刀组以及所述下排车屑刀组均包括均匀分布于以所述零件的轴心线为圆形的圆周上的若干车屑刀,所述车屑刀的刀刃面为弧形,所述车屑刀的进刀方向平行于所述环形槽的侧面;
S8:按照图纸进行倒角,且车除零件上的连接孔部分,而后按照图纸尺寸加工;
S9 :包装入库。
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紧固件为螺栓或者螺钉。
进一步改进的是:步骤S7中所述上排车屑刀组以及所述下排车屑刀组中车屑刀为4-6把。
进一步改进的是:步骤S7中,零件在加工过程中,所述数控机床的转盘的转动速度渐变渐慢。
本发明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将零件的开槽方式由车床改为数控机床加工,而且改变了原先的装夹方式,利用夹板以及气涨轴的配合固定方式,由此零件不会受到强有力的夹持力从而发生加工后的形变,保证了产品精度,另外通过设计新型的车屑刀,对零件上的两条异形槽进行同步加工,不仅提高了效率,而且能够同步进行切削,而且切削时,两条异形槽上受到的部分切屑力会相互抵消,从而减少产品形变,而且减少了装夹次数。
附图说明
图1为零件坯料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阴燎原装备制造有限公司,未经江阴燎原装备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40553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