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限位器在审
申请号: | 201911413302.0 | 申请日: | 2019-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1962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8 |
发明(设计)人: | 周明甫;马耀辉;周骏;蔡桥洪;魏程;张昊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信衡电动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C17/12 | 分类号: | E05C17/12 |
代理公司: | 杭州斯可睿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41 | 代理人: | 林君勇 |
地址: | 322199 浙江省金华***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限位器 | ||
1.一种汽车限位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机构、限位臂、车门固定座和车身固定座,所述限位臂长度方向的一端始终固定于壳体内,所述限位臂长度方向的另一端伸出壳体外并与车身固定座固定,所述壳体与车门固定座固定,所述限位臂与驱动机构联动,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限位臂在驱动机构的作用下沿长度方向移动以调节限位臂位于壳体外部分的长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限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设有第一传动件,所述第一传动件与限位臂间设有相互配合的啮合传动结构,所述第一传动件通过第一轴承固定于壳体内,驱动机构带动第一传动件自转以使限位臂做轴向往复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限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件套设在限位臂上,限位臂周向外壁与第一传动件周向内壁间设有相互配合的螺纹结构,且限位臂周向外壁具有外螺纹以呈丝杆状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限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和减速机构,所述减速机构输出端设有第二传动件,所述第二传动件与第一传动件啮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限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件与第二传动件间设有相互配合的蜗轮蜗杆结构,所述第二传动件周向外壁形成有螺旋齿结构以构成蜗轮蜗杆结构中的蜗杆,所述第一传动件周向外壁形成与所述螺纹齿结构相啮合的齿结构以构成蜗轮蜗杆结构中的蜗轮,所述蜗轮蜗杆结构为非自锁性蜗轮蜗杆结构,所述第二传动件呈多头蜗杆结构;所述第二传动件与第二轴承内圈固定,所述第二轴承外圈与壳体内壁固定;所述第二传动件轴向两端均与一个第二轴承的内圈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限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速机构包括行星减速机构,所述行星减速机构输出端设有输出太阳轮,所述输出太阳轮周向啮合有两个输出行星轮,所述输出行星轮均通过轮轴与输出行星架板固定,所述输出太阳轮转动以使输出行星架板以输出太阳轮为中心自转,并使两个输出行星轮中的一个输出行星轮与第二传动件啮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限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行星架板向周向外侧延伸有若干触动凸起,且输出行星架板周向外侧设有若干控制开关,控制开关用于控制驱动电机的启停,所述输出行星架板自转以使触动凸起与控制开关接触或相脱离;
所述触动凸起和控制开关的数量均为一个,当输出行星轮均与第二传动件相互脱离时,所述控制开关与触动凸起外端面接触;当控制开关与触动凸起相互脱离时,两个输出行星轮中的一个输出行星轮与第二传动件啮合;
或所述触动凸起和控制开关的数量均为一个,当输出行星轮均与第二传动件相互脱离时,所述控制开关与触动凸起外端面脱离;当控制开关与触动凸起相互接触时,两个输出行星轮中的一个输出行星轮与第二传动件啮合。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汽车限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设有用于限制输出行星轮以太阳轮为中心转动时的移动距离的两个限位凸起,当输出太阳轮自转以使输出行星架板与一个限位凸起接触时,一个输出行星轮与第二传动件啮合;当输出太阳轮反转以使输出星架板与另一个限位凸起接触时,另一个输出行星轮与第二传动件啮合。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限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门固定座包括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所述第一固定座与车门固定,所述第二固定座与第一固定座可转动固定,所述第一固定座位于车身固定座与第二固定座之间,且壳体与第二固定座固定,所述限位臂横向设置,所述第一固定座与第二固定座间设有竖向设置的转轴,所述第二固定座能以转轴为中心转动;所述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均包括竖向设置的固定板,第一固定座的固定板用于与车门固定,第二固定座的固定板与壳体固定,所述固定板上下两端均设有连接板,所述第一固定座的连接板通过所述转轴与第二固定座的连接板可转动固定;所述转轴与连接板间通过轴铆接的方式固定;所述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均设有对限位臂让位的让位槽。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限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固定座包括车身固定座本体,所述车身固定座本体上设有竖向设置的球头杆,球头杆端部设有球头,所述限位臂端部固定有球头座,所述球头座具有向上或向下开口以容纳球头的容纳槽,所述容纳槽开口处设有用于防止球头脱出的防脱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信衡电动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信衡电动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413302.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