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限位器在审
申请号: | 201911413302.0 | 申请日: | 2019-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1962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8 |
发明(设计)人: | 周明甫;马耀辉;周骏;蔡桥洪;魏程;张昊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信衡电动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C17/12 | 分类号: | E05C17/12 |
代理公司: | 杭州斯可睿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41 | 代理人: | 林君勇 |
地址: | 322199 浙江省金华***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限位器 | ||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实现车门电动开启和关闭的汽车限位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限位器,包括驱动机构、限位臂、车门固定座和车身固定座,所述限位臂长度方向的一端始终固定于壳体内,所述限位臂长度方向的另一端伸出壳体外并与车身固定座固定,所述壳体与车门固定座固定,所述限位臂与驱动机构联动,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限位臂在驱动机构的作用下沿长度方向移动以调节限位臂位于壳体外部分的长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汽车车门开启和关闭的汽车限位器,具体涉及一种能实现车门自动开启关闭的汽车限位器。
背景技术
申请号为201711057448.7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汽车车门开启和关闭的汽车限位器,但这种限位器只能用于限制车门打开角度,车门的打开也得由使用者人工推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实现车门电动开启和关闭的汽车限位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限位器,包括驱动机构、限位臂、车门固定座和车身固定座,所述限位臂长度方向的一端始终固定于壳体内,所述限位臂长度方向的另一端伸出壳体外并与车身固定座固定,所述壳体与车门固定座固定,所述限位臂与驱动机构联动,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限位臂在驱动机构的作用下沿长度方向移动以调节限位臂位于壳体外部分的长短。
本发明通过驱动电机以控制限位臂沿长度方向移动,从而实现车门的开启和关闭,使汽车功能更为丰富,以提高乘员舒适性。其中,按照常规限位器的方式进行本发明限位器的安装,将壳体和驱动机构安装在车门内部,限位臂的一端穿过车门并通过车身固定座与车身固定。其中,可采用多种方式实现限位臂的轴向移动。
作为优选,所述壳体内设有第一传动件,所述第一传动件与限位臂间设有相互配合的啮合传动结构,所述第一传动件通过第一轴承固定于壳体内,驱动机构带动第一传动件自转以使限位臂做轴向往复运动。本发明采用齿轮啮合传动的方式实现限位臂的轴向移动,所需安装空间更小,更易放入车门内,能适用的车型更多。其中,第一传动件与限位臂间可采用丝杆传动结构或齿轮齿条传动结构。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传动件套设在限位臂上,限位臂周向外壁与第一传动件周向内壁间设有相互配合的螺纹结构,且限位臂周向外壁具有外螺纹以呈丝杆状结构。上述设置以使限位臂的轴向移动更为稳定,且相比电动撑杆而且,本发明更短,更易放置在车门内。
作为优选,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和减速机构,所述减速机构输出端设有第二传动件,所述第二传动件与第一传动件啮合。设置减速机构以使降低转速并增大扭矩,以使较重的车门可以被开启和关闭。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传动件与第二传动件间设有相互配合的蜗轮蜗杆结构,所述第二传动件周向外壁形成有螺旋齿结构以构成蜗轮蜗杆结构中的蜗杆,所述第一传动件周向外壁形成与所述螺纹齿结构相啮合的齿结构以构成蜗轮蜗杆结构中的蜗轮,所述蜗轮蜗杆结构为非自锁性蜗轮蜗杆结构,所述第二传动件呈多头蜗杆结构;所述第二传动件与第二轴承内圈固定,所述第二轴承外圈与壳体内壁固定;所述第二传动件轴向两端均与一个第二轴承的内圈固定。
上述设置以使具有本发明的车门也能通过手动推动的方式打开。第一传动件与第二传动件为非自锁性蜗轮蜗杆结构,第一传动件与第二传动件间不具有自锁性。其中,通过蜗轮蜗杆结构进行限位臂的支撑,通过第一传动件、第一轴承和壳体间的配合以实现限位臂的限位。
作为优选,所述减速机构包括行星减速机构,所述行星减速机构输出端设有输出太阳轮,所述输出太阳轮周向啮合有两个输出行星轮,所述输出行星轮均通过轮轴与输出行星架板固定,所述输出太阳轮转动以使输出行星架板以输出太阳轮为中心自转,并使两个输出行星轮中的一个输出行星轮与第二传动件啮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信衡电动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信衡电动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41330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