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弹自修复净味耐候改性沥青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416035.2 | 申请日: | 2019-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7332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8 |
发明(设计)人: | 白浩文;武精科;周文彬;张欢;陶红;陈先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宝利路面材料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95/00 | 分类号: | C08L95/00;C08L17/00;C08L53/02 |
代理公司: | 江阴市永兴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0 | 代理人: | 彭春艳 |
地址: | 214400 江苏省无锡市江阴***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修复 净味耐候 改性沥青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弹自修复净味耐候改性沥青的制备方法,包括再生胶粒的制备、再生胶母液制备和再生胶母液与SBS共交联发育三个步骤,步骤一:再生胶粒制备:将轮胎胶粉经过双螺杆挤出法脱硫,然后剪切造粒,得到再生胶粒;步骤二:再生胶母液制备:将步骤一得到的再生胶粒和基质沥青按34/66~68/32的质量比例混合,让再生胶粒在163~173℃的温度下在基质沥青中浸泡发育0.8~1.6小时,然后在高速剪切设备剪切20~30min,得到再生胶母液;步骤三:共交联发育。本发明的制备方法能在大量消耗废旧轮胎的同时节约成本,生产过程中环保性极好,成品不仅拥有优良的弹性、高低温性能、中温耐疲劳性、降噪性和耐紫外老化性,而且硬度更大且具备自我修复能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废旧橡胶回收利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弹自修复净味耐候改性沥青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持续高速发展,公路建设也迎来史上发展最快、规模最大、最具活力的时期。但是,随着交通流量的不断增大、屡禁不止的超载现象以及极端气候的出现,使得我国的沥青路面在长期的车辆荷载和温度荷载的作用下出现了诸多病害,严重影响着道路的通行能力和行车的安全性与舒适性,缩短了道路服务周期。经过学者的不断研究,发现在沥青中掺加橡胶可使沥青在高温稳定性、抗水损性、低温抗裂性、抗老化性、抗氧化性、抗疲劳性等路用性能均有提高,尤其是路面的弹性和自我修复能力有着显著的增强。
CN107936590B公开了一种高储存稳定性橡胶粉改性沥青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先采用一种涂层香蕉粉制备方法制备橡胶粉,进而将橡胶掺加入沥青中制备橡胶粉改性沥青。虽然通过该发明制得的橡胶粉改性沥青有较好的稳定性,但是其制作过程繁琐,工艺复杂,适宜大规模生产;同时反应温度为150℃~200℃较高,容易生成有害气体,然而该发明中并未提及相应的环保处理方式,则通过该发明制造的橡胶粉改性沥青会造成环境污染。
虽然橡胶沥青有诸多优势,但是在橡胶沥青的制备中由于使用了废旧橡胶,废旧橡胶在回收利用制成再生胶粉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二硫醇、二硫醚,味道刺鼻且,对人体健康和环境有严重威胁;同时废旧橡胶制备为再生胶重复利用时质量不稳定,也不易沥青及改性剂进行较好的结合。现有道路改性沥青主要为SBS改性沥青,但是,一方面SBS的价格较贵,成本很高,另一方面,若是加入的SBS含量过高,改性后的沥青容易出现低温性能差的问题,故人们一直希望找到一种成本低、性能又好高粘沥青改性材料。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弹自修复净味耐候改性沥青的制备方法。
为制得高弹自修复净味耐候改性沥青,本发明经过多种尝试,最终确定制备该高弹自修复净味耐候改性沥青的制备方法,先以废旧橡胶为原料,利用双螺杆脱硫法脱硫后制备为再生胶,而后剪切成再生胶粒,再将再生胶粒与基质沥青浸泡溶胀,通过密炼机强力剪切得到再生胶母液,最后将再生胶母液与SBS剪切共混发育即可得到高弹自修复净味耐候改性沥青。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高弹自修复净味耐候改性沥青的制备方法,包括再生胶粒的制备、再生胶母液的制备和再生胶母液与SBS共交联发育三个步骤,具体为:
步骤一:再生胶粒制备:将轮胎胶粉经过双螺杆挤出法脱硫,然后剪切造粒,得到再生胶粒;
步骤二:再生胶母液制备:将步骤一得到的再生胶粒和基质沥青按34/66~68/32的质量比例混合,让再生胶粒在163~173℃的温度下在基质沥青中浸泡发育0.8~1.6小时,然后在高速剪切设备剪切20~30min,使胶粉微纳分散,得到再生胶母液;
步骤三:共交联发育:将步骤二得到的再生胶母液和SBS改性剂按92/8~96/4的质量比例混合,然后在密炼机内剪切40~60分钟,得到混合物,然后往混合物中加入共交联稳定剂,经搅拌发育后得到高弹性自修复净味耐候改性沥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宝利路面材料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宝利路面材料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41603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