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化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疲劳开裂检测机器人在审
申请号: | 201911418833.9 | 申请日: | 2019-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2124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7 |
发明(设计)人: | 韩冰;吴再新;唐勇;徐代宏;郭德平;段青松;勾红叶;王君明;王海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川南城际铁路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19/12 | 分类号: | E01D19/12;G01N29/04;E01D101/30 |
代理公司: | 成都时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50 | 代理人: | 李双 |
地址: | 643002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化 正交 异性 桥面 疲劳 开裂 检测 机器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化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疲劳开裂检测机器人,涉及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疲劳裂缝检测技术领域,包括顶板行走检测装置、纵肋行走装置、电驱伸缩机构和电驱摆转机构;顶板行走检测装置和纵肋行走装置均设有履带车,在履带车的履带外侧设有若干电磁铁实现其在顶板或纵肋上的吸附。顶板行走检测装置上设有超声波检测仪,其可靠近或远离其履带车运动;顶板行走检测装置与电驱伸缩机构相连且连接处可旋转,电驱摆动机构与电驱伸缩机构的另一端相连且在连接处可摆动,纵肋行走装置与电驱摆转机构的另一端相连且可旋转。该机器能完成正交异性钢桥面板自动检测,改变了传统的人工检测的方式,其可有效节约人力,且检测效率高,检测数据可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疲劳裂缝检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智能化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疲劳开裂检测机器人。
背景技术
正交异性钢桥面板具有质轻高强、经济性好、承载能力高和适用范围广等优点,在各种结构形式和不同跨径桥梁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其结构如图1所示,在钢质的顶板底部平行焊接有若干纵肋,并在纵肋的端部焊接腹板加劲肋以增加其结构强度。然而,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由于其构造复杂性,在运营数年后便会产生严重的疲劳开裂问题,极大的威胁着桥梁的运营安全。
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疲劳开裂常发生纵肋、腹板加劲肋、顶板之间的连接焊缝处,其中,以顶板与纵肋焊接构造的疲劳开裂危害最为严重,此种疲劳开裂会破坏桥面结构的防水性能,导致腐蚀性液体流入箱梁内部,增加箱梁的氧化程度,且往往难以及时被发现维修,从而导致结构的耐久性下降,严重危害结构安全。
现有的钢桥疲劳裂纹检测通常由人工进行,其检测方法主要有:目视检查、磁粉探伤、渗透探伤、射线探伤等。不同的检测方法有不同的适用范围:目视检查要求检查人员具有丰富的检测经验,需借助放大镜等设备进行工作,且目视只能检查出开裂到一定程度的表面裂纹;磁粉探伤可检查出表面裂纹或紧贴表面的内部裂纹,一般适用于厚度不超过6.5mm的构件;渗透探伤只能用来检查表面裂纹;射线探伤的胶片必须安置在射线源的另一侧,不适用于正交异性桥面板的裂缝检测。现有技术中的钢桥疲劳裂纹检测,均要求检测人员具备较高的技术水准,且人工检测的方式工作量大、耗时长,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还容易因操作人员的疏忽造成漏检、错检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智能化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疲劳开裂检测机器人,可基于超声波检测技术对钢桥疲劳裂纹进行自动检测,其减少了钢桥疲劳裂纹检测中人力的投入,检测效率更高,检测结果更为准确。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智能化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疲劳开裂检测机器人,包括顶板行走检测装置、纵肋行走装置、电驱伸缩机构和电驱摆转机构;
所述顶板行走检测装置和纵肋行走装置均包括履带车,所述履带车包括车身,所述车身的两侧均连接有行走履带,所述行走履带的外侧面上等间距的设置有若干电磁铁;
所述顶板行走检测装置的履带车的车身上设置有第一旋转电机、第一转盘和横移检测装置,所述第一转盘可转动的设置于所述车身的顶面中心,所述第一旋转电机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转盘转动,
所述横移检测装置包括螺杆a、螺杆b、双输出电机、导向杆a和两个横移检测机构,所述螺杆a和螺杆b均可转动的设置于所述车身的顶面上,所述双输出电机和导向杆a均固定设置于所述车身的顶面上,所述螺杆a和螺杆b同轴设置且螺纹旋向相反,所述双输出电机的两个输出轴分别与所述螺杆a的一端和螺杆b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导向杆a平行于所述螺杆a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川南城际铁路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川南城际铁路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41883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