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单端玻封型NTC热敏电阻用端头银浆在审
申请号: | 201911422432.0 | 申请日: | 2019-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6131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9 |
发明(设计)人: | 张虎;雷跃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圣达电子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1/22 | 分类号: | H01B1/22;H01C7/04;H01C1/14 |
代理公司: | 合肥天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5 | 代理人: | 娄岳 |
地址: | 230088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单端玻封型 ntc 热敏电阻 端头 | ||
一种单端玻封型NTC热敏电阻用端头银浆,涉及导电银浆领域,包括以下组分和重量份含量:银粉A 83.0‑86.0、银粉B 5.0‑7.0、高分子树脂0.8‑1.2、有机溶剂6.0‑11.0、分散剂0.1‑0.5。该端头银浆中的无机材料只有银,未添加玻璃或者其它无机材料,且大幅提升了银浆中的银含量,确保了NTC热敏电阻的高导电率,并使其阻值集中度得到提高;两种银粉的混合使用以及高分子树脂、有机溶剂和分散剂的合理搭配使得该银浆具有合适的粘度和流平性,能够在引线与NTC表面电极接触部位充分流平,烘干时又不至于溢到侧面,且玻封后银面收缩率小,表面致密、光滑、无开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导电银浆领域,更具体的涉及一种单端玻封型NTC热敏电阻用端头银浆。
背景技术
单端玻封型NTC热敏电阻不仅要有良好稳定性、可靠性和灵敏度,因其经常在高温和高湿等恶劣环境下使用,因此还要求其引线与表面电极要有良好的接触。若使用焊锡焊接的方式连接引线与表面电极,长时间在高温、高湿环境下,焊锡会将NTC热敏电阻的表面电极侵蚀,造成失效。现行使用的端头浆料主要是用于片式电阻、电容等元器件设计,主要是烧结型的银浆,并不适合NTC的玻封工艺,主要体现在导电率不足,产品阻值分散、不流平(银浆在引线与元器件交界不能够流动铺展,接触面有空隙)或者溢边导通、高温玻封后收缩率太大开裂,最终导致产品成品率低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单端玻封型NTC热敏电阻用端头银浆,解决了传统烧结型银浆不适用于NTC热敏电阻的玻封工艺的问题。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单端玻封型NTC热敏电阻用端头银浆,包括以下组分和重量份含量:
进一步,所述银粉包括粗银粉83.0-86.0和细银粉5.0-7.0,所述粗银粉的振实密度为4.0-6.0g/cm3,比表面积为0.3-0.6m2/g,所述细银粉的比表面积≥5.0m2/g。
进一步,所述分散剂为英国禾大KD-9。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端头银浆中的无机材料只有银,未添加玻璃或者其它无机材料,且大幅提升了银浆中的银含量,确保了NTC热敏电阻的高导电率,并使其阻值集中度得到提高;两种银粉的混合使用以及高分子树脂、有机溶剂和分散剂的合理搭配使得该银浆具有合适的粘度和流平性,能够在引线与NTC表面电极接触部位充分流平,烘干时又不至于溢到侧面,且玻封后银面收缩率小,表面致密、光滑、无开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实施例1
一种单端玻封型NTC热敏电阻用端头银浆,包括以下组分和重量份含量:银粉88.0、高分子树脂0.8、有机溶剂6.0、分散剂0.1,所述银粉包括粗银粉83.0和细银粉5.0。所述粗银粉振实密度为4.0g/cm3,比表面积为0.3m2/g,该银粉玻封时收缩率低,烘干后堆积致密。所述细银粉的比表面积为5.0m2/g,细银粉作为粗银粉之间的填充物,起到降低玻封时收缩率的目的。所述分散剂优选英国禾大KD-9。
该端头银浆的制备采用现有技术,制成的银浆的粒度为15um。通过高分子树脂、有机溶剂和分散剂的合理搭配,本实施例所述的有机溶剂:材料为二乙二醇丁醚,松油醇等,主要作用是银粉分散的载质;高分子树脂为乙基纤维素、醋丁纤维素等,作用是有机粘接剂,浆料烘干后可以将银粉粘接一起;分散剂是银粉分散的助剂,实现溶剂和银粉的有效浸润。这三者一起决定了浆料的粘度、流动性和蘸取性能;银浆的粘度为200Pa.S,获得合适的流动性,蘸取后银浆能在引线和NTC表面的交界处充分流平,而又不会溢到元器件侧面导致导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圣达电子科技实业有限公司,未经合肥圣达电子科技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42243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