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缓启缓闭双锤式止回阀有效
申请号: | 201920005333.1 | 申请日: | 2019-01-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927856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20 |
发明(设计)人: | 唐俊;陈玉川;李芳;黄李权;郑余巧;王炜;潘再华;范程远 | 申请(专利权)人: | 特一阀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15/03 | 分类号: | F16K15/03;F16K47/02;F15B15/14;F15B15/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5000 浙江省温***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缓冲油缸 重锤杆 活塞 上活塞缸 下活塞缸 活塞杆 阀瓣 阀座 缓闭 油缸支架 止回阀 导管 阀杆 阀体 双锤 摇臂 针阀 重锤 安装方便 安装油缸 管道振动 上端 体内部 阀门 下端 压盖 油缸 支架 分隔 噪音 | ||
一种缓启缓闭双锤式止回阀,包括阀体、阀座、阀瓣、摇臂、阀杆、重锤杆、重锤、油缸支架、缓冲油缸,所述阀体内部设置有阀座,阀座上安装有阀瓣,阀瓣的右侧面上有摇臂,阀杆两端安装有重锤杆,重锤杆末端设有重锤,阀体的一侧安装油缸支架,油缸支架上设有缓冲油缸,缓冲油缸由活塞杆、油缸压盖、活塞、上活塞缸、下活塞缸、导管、针阀组成,活塞杆上端与重锤杆连接,活塞杆下端设置有活塞,活塞将缓冲油缸分隔成上活塞缸与下活塞缸,上活塞缸与下活塞缸通过导管与针阀连接。优点是:实现阀门缓启缓闭功能,防止较大水锤冲击造成的管道振动和噪音,同时结构简单,安装方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缓启缓闭止回阀,尤其涉及一种缓启缓闭双锤式止回阀。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市场上在管道流体冲击和水锤控制领域的阀门较少。常见的产品有微阻缓闭止回阀、蝶式微阻缓闭止回阀。该类产品由主阀和液压油缸组成,多采用内置式液压缸,使得主阀型体结构复杂化,铸造过程中容易砂眼、气孔和冷隔,同时加工过程中容易产生内漏的情况,报废率高;该类产品作用单一,仅适应缓闭功能,同时缓闭功能较差无法防止较大水锤冲击造成的管道振动和噪音;产品在初装时需要专业人员进行调试方可使用,缓闭速度较难把握,容易出现关闭速度过快或无法关闭。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缓启缓闭双锤式止回阀,包括阀体、阀盖、阀座、阀瓣、摇臂、阀杆、重锤杆、重锤、油缸支架、缓冲油缸。
本实用新型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所述阀体上方固定安装有阀盖,阀盖呈拱状,所述阀体内部左侧设置有阀座,阀座上固定安装有阀瓣,阀瓣为圆盘结构,阀瓣的右侧面上固定安装有摇臂,摇臂通过阀杆固定安装在阀体左侧内壁上,阀杆与介质流动方向相垂直,当阀体内有介质流入时,介质的冲击带动阀瓣与摇臂在阀杆的作用下可旋转一定角度,此时阀瓣被推离阀座,阀门处于开启状态,所述阀杆两端向外延伸穿透阀体两侧,阀杆两端固定安装有重锤杆,重锤杆末端设有重锤。
进一步的,所述阀体的一侧安装油缸支架,油缸支架通过螺栓固定在阀体侧面上,油缸支架上设有缓冲油缸,缓冲油缸用来防止阀瓣开启过快与阀体产生撞击,当介质冲击力较大时也可在阀体两侧同时安装缓冲油缸,所述缓冲油缸由活塞杆、油缸压盖、活塞、上活塞缸、下活塞缸、导管、针阀组成,所述活塞杆位于缓冲油缸的中心,活塞杆上端穿过缓冲油缸顶部的油缸压盖与重锤杆固定连接,所述缓冲油缸的顶部与顶部均设置有油缸压盖,油缸压盖用来密封缓冲油缸,所述活塞杆下端设置有活塞,活塞将缓冲油缸分隔成上活塞缸与下活塞缸,上活塞缸与下活塞缸均内充满液压油,上活塞缸与下活塞缸通过导管与针阀连接,所述导管设置在缓冲油缸的右侧上端,导管一端与上活塞缸连通,所述针阀设置在缓冲油缸右侧下端,针阀与下活塞缸连通,导管另一端与针阀相连通,当介质正向流动时,通过针阀的开启与关闭控制上活塞缸与下活塞缸内液压油流动速度可控制阀瓣启闭速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实现阀门缓启缓闭功能,防止较大水锤冲击造成的管道振动和噪音,同时结构简单,安装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阀体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缓冲油缸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阀体,2.阀盖,3.阀座,4.阀瓣,5.摇臂,6.阀杆,7.重锤杆,8.重锤,9.油缸支架,10.缓冲油缸,101.活塞杆,102.油缸压盖,103.活塞,104.上活塞缸,105.下活塞缸,106.导管,107.针阀。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特一阀门有限公司,未经特一阀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00533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