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水库溢洪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025525.9 | 申请日: | 2019-01-08 |
公开(公告)号: | CN21003171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07 |
发明(设计)人: | 沈智敏;闫毅志;苏志敏;邵维志;刘晓嫚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B8/00 | 分类号: | E02B8/00;E02B8/06;E02B7/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50093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进水口 泄洪 本实用新型 壁柱 闸墩 溢洪装置 配水 水库 水利工程领域 竖井 环形溢流堰 输水建筑物 水工建筑物 工作层面 井口闸门 喇叭口状 过渡段 顶面 高程 井口 输水 泄水 整合 浇筑 闸门 节约 资金 建设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库溢洪装置,泄洪和输水建筑物,属于水利工程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环形溢流堰、进水口闸墩壁柱、井口闸门、过渡段、竖井、消力井、退水隧洞组成;该水库溢洪装置将井口式进水口分成不同高程,不同半径的两个工作层面。进水口的顶面为一个工作面,可直接泄洪;整个进水口浇筑6根进水口闸墩壁柱,进水口的底部两两闸墩壁柱之间布置闸门,组成一个工作面,可完成不同时期的泄洪和输配水任务。整体进水口呈喇叭口状,在与其他各部分整合组成完整的输配水和泄洪于一体的新型水工建筑物。本实用新型解决了水库不同时期高效输水和泄水的问题,建设节约工时及资金,具有更好的实用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库溢洪装置,属于水利工程领域。
背景技术
水库溢洪装置属于水库泄水建筑物,它是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作用为泄洪、排沙、施工期导流及初期蓄厂水时向下游输水(防止河道断流),同时又要兼顾水电站进水口前冲沙、排漂及排冰等。具体采用何种泄洪消能方式还要考虑对环境与生态的影响,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这也是泄洪消能方式的一种发展趋势。泄水建筑物体型设计非常重要,它涉及其泄流能力、过流面空化、水流掺气、动水荷载、结构振动、泥沙磨蚀及其下游河床冲刷等问题。泄水建筑物体型设计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其自身乃至整个枢组及其上游库区、下游河床、岸坡和相关区域的安全。泄水建筑物设计中还须注意与枢组其他建筑物的协调,防止不利的影响。因此为了保证水库高效安全的泄水和输水,综合性的对泄水建筑物进行调整,满足高效泄水和输水的同时,保证资金、时间、人力、物力的优化。现有的溢洪装置流程笨重,建设资金过高,建设工期长,耗费的人力多。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水库溢洪装置,能有效的解决常规的溢洪装置的笨重流程,节约了建设资金,可大大的缩短建设的工期,及耗费的人力;在功能上采用了竖井式的溢洪装置集泄洪和输水于一体,泄洪和输水的效率大大的提高,减少了溢洪设施的布置面积;整个溢洪装置进口分两部分,最顶端可过流泄洪,泄洪效率远大于普通的泄洪装置,下部设置了6道闸门,可满足不同时期的输配水任务。整体既满足泄洪要求,又满足了输水要求。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水库溢洪装置,包括进水口闸墩壁柱1、井口闸门2、环形溢流堰3、过渡段4、竖井5、消力井6、退水隧洞7;
所述的进水口闸墩壁柱1等分进水口为六等分,且呈弧形施工布置,由上到下使进水口呈喇叭状。进水口每相邻两闸墩壁柱1之间布置一扇井口闸门2,井口闸门2垂直布置,闸门可以上下启闭,进水口的6扇井口闸门2对称分布。根据工况需求的不同,井口闸门2可单独开启运行或组合开启运行。整个进水口分为两层两个过水工作面,各过水工作面的末端沿漏斗状进水口布置环形溢流堰3,使水流能够均匀下泄。进水口段与过渡段平滑连接,过渡段4以下布置竖井5段,末端布置一定深度的消力井6,消除下泄流量的余能。消力井6上端同时连接退水隧洞7,退水隧洞7连接出口段。
优选地,所述的进水口闸墩壁柱1将环形进水口等分为六份,进水口的外壁面为铅垂面,内壁面为平滑的弧形壁面,呈漏斗状;进水口闸墩壁柱1两两之间修建闸门,整体形成一个封闭的进水口。
优选地,所述的井口闸门2的高度为进水口高度的1/2~2/3,每扇井口闸门2的宽度不能太宽也不能太窄,但在进水口布置井口闸门2的圆周上,6道井口闸门2所控制的有效弧长不小于2/3。保证足够的安全性的同时满足过水要求。
优选地,所述的井口闸门2为平面闸门,铅垂布置,井口闸门2的厚度根据拦截面积和承受的水压确定,一般取200mm~300mm,最大不超过500mm。
优选地,所述的井口闸门2安装位置为每两个闸墩之间,共设有6道井口闸门2,布置于进水口底端,每道井口闸门2从闸墩底板处开始布置,井口闸门2在水平面上的位置,布置于闸墩底边由外向内的1/3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理工大学,未经昆明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02552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闸门助力快速密封装置
- 下一篇:一种水库泄洪输水兼排沙为一体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