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悬架液压系统及具有该系统的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1920029428.7 | 申请日: | 2019-01-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955286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29 |
发明(设计)人: | 娄永旵;娄永标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互生元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G17/015 | 分类号: | B60G17/015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昊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83 | 代理人: | 程皓 |
地址: | 315600 浙江省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本实用新型 进油总管 整流组件 流量控制装置 悬架液压系统 调节装置 执行组件 液压泵 车体 电机 车轮悬架 车体升降 电磁阀组 回油总管 控制油液 油箱连接 流量阀 油箱 开发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悬架液压系统,包括电机、油箱、液压泵,以及与油箱连接的回油总管和进油总管,所述的液压泵分别与电机、进油总管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组调节装置,所述的调节装置包括整流组件和设置在各车轮悬架上的执行组件,所述的整流组件与进油总管连接,所述的执行组件与整流组件连接。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开发成本低,通过该系统能够实现对车体高度的调节,另外,本实用新型中设置的流量控制装置在车体上升和下降中都起了作用,流量阀数量上降了一倍,流量控制装置中的整流电磁阀组能够控制油液的流量,从而实现车体升降速度的调节,大大降低了开发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悬架高低调节系统,尤其是涉及一种悬架液压系统及具有该系统的车辆。
背景技术
油气悬架是集弹性元件和减震器于一体的悬架装置,克服了钢板弹簧的线性特征,能很好的应用于工程车辆、特种车辆等,具有良好的减震性能、平顺性和车辆行驶的稳定性,并且能实现车身高度的调节。目前,国外有关油气弹簧及油气悬架技术已经成了较为成熟的产品,其自动调节机构已应用到各种工程车辆和特种车辆中。而国内在此方面研究起步较晚。
现有的油气悬架系统虽然也能实现车身高度的调节,但其结构较为复杂,开发成本较高,不适合推广及应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悬架液压系统,该系统结构简单、开发成本低,进一步提供一种具有该系统的车辆。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悬架液压系统,包括电机、油箱、液压泵,以及与油箱连接的回油总管和进油总管,所述的液压泵分别与电机、进油总管连接,还包括至少一组调节装置,所述的调节装置包括整流组件和设置在各车轮悬架上的执行组件,所述的整流组件与进油总管连接,所述的执行组件与整流组件连接;
所述的整流组件包括第一单向阀、第二单向阀、第三单向阀、第四单向阀、第五单向阀、第一电磁阀和流量控制装置;
所述的执行组件包括第二电磁阀和执行单元,所述的第二电磁阀与执行单元连接;
所述的第一单向阀、第一电磁阀、流量控制装置、第二电磁阀通过油路支管依次串联,所述的第一电磁阀与回油总管连接;
所述的流量控制装置包括流体进口和流体出口,所述的第二单向阀设于第一电磁阀与流体进口之间,所述的第三单向阀设于第一电磁阀与流体出口之间,所述的第四单向阀设于第二电磁阀与流体进口之间,所述的第五单向阀设于第二电磁阀与流体出口之间;
所述的第二单向阀与第三单向阀的导流方向相反,所述的第二单向阀与第五单向阀的导流方向一致,所述的第三单向阀与第四单向阀的导流方向一致;
所述的流量控制装置包括至少一个流量阀。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的流量控制装置包括三个流量阀,分别为第一流量阀和第二流量阀,所述的第一流量阀、第二流量阀通过管道并联。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的流量控制装置还包括第三电磁阀,所述的第三电磁阀与第一流量阀串联。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选方案:还包括第一溢流阀、第四电磁阀和节流阀,所述的第一溢流阀设于液压泵与回油总管之间,所述的节流阀与第四电磁阀串联,所述的第四电磁阀与液压泵连接,所述的节流阀与回油总管连接。启动电动机,液压泵工作;液压泵额定排出油液经第四电磁阀、节流阀回到油箱,回路中的油液因节流阀的限流作用使系统建立了一个较低的空载压力,从而实现系统低压启动的目的,此空载压力保证了阀类元件动作的可靠性,而第一溢流阀用于系统调压,第四电磁阀得电,阀芯关闭,液压泵额定排出的油液经第一溢流阀回到油箱,为系统建立起工作压力。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的整流组件还包括第二溢流阀,所述的第二溢流阀设于第一电磁阀与回油总管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互生元机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宁波互生元机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02942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辆气囊高度调节装置
- 下一篇:基于液压驱动的车辆高度智能调节控制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