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钢壳混凝土沉管隧道的钢壳预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920033074.3 | 申请日: | 2019-01-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97603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10 |
发明(设计)人: | 甘丽鹏;吉小明;丰收;胡涵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D29/073 | 分类号: | E02D29/073 |
代理公司: | 44329 广东广信君达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杨晓松 |
地址: | 510062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上钢板 下钢板 抗剪切板 密封空腔 混凝土浇注 连接件 钢壳 现场施工工作量 自密实混凝土 本实用新型 沉管隧道 横向剪力 降低设备 上下设置 纵向剪力 工厂化 排气孔 预构件 浇注 空腔 预制 混凝土 施工 加工 | ||
一种双钢壳混凝土沉管隧道的钢壳预构件,包括上下设置的上钢板和下钢板,所述上钢板和下钢板之间固定设有两块纵向抗剪切板和两块横向抗剪切板,所述两块纵向抗剪切板、两块横向抗剪切板、上钢板和下钢板之间构成一个密封空腔;所述上钢板或下钢板在与空腔对应位置设有混凝土浇注孔和排气孔;所述上钢板和下钢板的内侧在密封空腔外的区域设有纵向剪力连接件和横向剪力连接件;密封空腔内通过混凝土浇注孔浇注有自密实混凝土。本实用新型可以在工厂化预制,且无需使用特殊机械进行加工,从而降低设备投入,同时减少现场施工工作量,使施工方便快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预构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钢壳混凝土沉管隧道的钢壳预构件。
背景技术
国外双钢壳混凝土组合结构已应用在沉管隧道中,这种结构的沉管隧道日本应用的最为成功,先后修建了四条这种组合结构的沉管隧道;国内双钢壳混凝土组合结构沉管隧道首次应用是在港珠澳大桥最终接头,最终接头长约15m,需要与两端的沉管隧道结构在水下进行合拢对接,水深近30m;由于结构规模相对较小,设计与施工借鉴了日本已建成的沉管项目经验构造及其相应的试验验证。而深中通道中的海底隧道是我国首次采用钢壳沉管隧道方案,其采用8车道高速公路标准,沉管隧道总宽度为46-55.5m,行车道单孔跨度达18.3-24.0m,沉管隧道宽度及跨度均居世界之最;由此可见双钢壳混凝土沉管隧道在我国应用的前景巨大,但是传统的双钢壳混凝土组合结构在设计上存在一些问题:纵向钢隔板与横向钢隔板同上下层钢板连接需要焊接,焊接质量难于把控,焊缝在抗弯抗剪中极易产生裂纹,且焊接时内部隔室空间狭小,焊接非常不方便。
因此,提供一种双钢壳混凝土沉管隧道的钢壳预构件就具有重要意义,从节约劳动力资源、保护环境、结构耐久性等角度出发,双钢壳混凝土沉管隧道的钢壳预构件是未来双钢壳混凝土沉管隧道装配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与不足,提供了一种双钢壳混凝土沉管隧道的钢壳预构件,其抗弯抗剪力学性能好以及适用范围广,且方便制作加工,有利于提高双钢壳混凝土沉管隧道的焊接质量和施工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双钢壳混凝土沉管隧道的钢壳预构件,包括上下设置的上钢板和下钢板,所述上钢板和下钢板之间固定设有两块纵向抗剪切板和两块横向抗剪切板,所述两块纵向抗剪切板、两块横向抗剪切板、上钢板和下钢板之间构成一个密封空腔;所述上钢板或下钢板在与空腔对应位置设有混凝土浇注孔和排气孔;所述上钢板和下钢板的内侧在密封空腔外的区域设有纵向剪力连接件和横向剪力连接件;密封空腔内通过混凝土浇注孔浇注有自密实混凝土。
由上可知,本实用新型通过上钢板或下钢板的混凝土浇注孔向内部密封空腔浇注自密实混凝土,待所浇注自密实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通过焊接来封闭混凝土浇注孔,从而获得钢壳预构件,只要将钢壳预构件运输到现场即可组装成双钢壳混凝土沉管隧道,大大减少了现场焊接工作量。
本实用新型可以在工厂化预制,且无需使用特殊机械进行加工,从而降低设备投入,同时减少现场施工工作量,使施工方便快捷;其抗弯抗剪力学性能好以及适用范围广,且方便制作加工,有利于提高双钢壳混凝土沉管隧道的焊接质量和施工效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纵向剪力连接件为T型钢。
进一步地,所述T型钢的数量为若干个,若干个T型钢等间距布置,且相邻两个T型钢之间的距离不小于120mm。
进一步地,所述上钢板和下钢板的厚度为20-40mm,所述T型钢的翼板和腹板的厚度为6-10m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横向剪力连接件为L型加劲肋。
进一步地,所述L型加劲肋的数量为若干个,若干个L型加劲肋等间距布置,且相邻两个L型加劲肋之间的距离不小于12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工业大学,未经广东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03307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避免房屋拆迁的明暗挖结合地铁车站结构
- 下一篇:一种玻璃钢制一体化阀门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