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进气歧管压力限位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044517.9 | 申请日: | 2019-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95394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25 |
发明(设计)人: | 吴楚汉 | 申请(专利权)人: | 高斯康(厦门)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M35/104 | 分类号: | F02M35/104 |
代理公司: | 福州顺升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42 | 代理人: | 陈为志 |
地址: | 361100 福建省厦门市火***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进气歧管压力 限位装置 气压 进气口 本实用新型 气流压力 出气口 体内部 外框壳 密封 汽车 分流 进气歧管 气流管道 气流过滤 气体通过 气压数据 向上移动 压力推动 压缩弹簧 上端 纯净性 接线端 密封气 同步的 橡胶球 弹簧 硅胶 胶柱 进气 下端 阻气 流动 过滤 收缩 室内 传输 压缩 移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进气歧管压力限位装置,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进气歧管压力限位装置,结构上气体通过气流过滤栅进行过滤进入到外框壳体内部保障进入的气体的纯净性,气体进入后通过分流进气口开始在外框壳体内部设置的硅胶板块气流管道进行分散的流动,当密封气密室内的真空降低的时候进气歧管内的气压就随之增大了,进行气压在分流进气口流动的时压力过大让橡胶球压缩着第一弹簧向上收缩,从而密封住出气口下端气流压力管,再者气流压力管受到进气的压力推动着上端的第二压缩弹簧开始向上移动同步的带动着移动阻气胶柱对出气口进行在再次的密封从而对气压进行限制,从而数据接线端进行传输气压数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汽车进气歧管压力限位装置,属于进气歧管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发动机领域,发动机运行过程中窜漏到曲轴箱的气体需要通过PCV管导入,常规压力传感器的密封是通过压环和壳体之间的密封圈压缩,端钮和壳体之间的密封圈压缩来对传感器进行密封,内部的气体随着引擎的转速负荷影响歧管内部真空的变化同步压力也会改变。
现有技术公开了申请号为:CN201721813965.8的一种汽车进气歧管压力限位装置,进气歧管法兰壳体内设置有至少两个进气歧管分气道,进气歧管法兰壳体上部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有PCV气体总通道,PCV气体总通道连通有至少两个PCV气体分通道,PCV气体分通道延伸到进气歧管法兰壳体内,但是该现有技术对于真空管连接进气歧管压力变化限位保护措施较差,导致在引擎负荷变化时压力限位较为缓慢,使得空气进入个缸体混合较差降低了汽车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进气歧管压力限位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对于真空管连接进气歧管压力变化限位保护措施较差,导致在引擎负荷变化时压力限位较为缓慢,使得空气进入个缸体混合较差降低了汽车性能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汽车进气歧管压力限位装置,其结构包括硅芯片、连接件、数据接线端、黏合吸附块、椭圆接端壳、密封气密室、密封圈、固定接板、固定螺栓孔、安装基座、压力限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硅芯片上端嵌入安装于椭圆接端壳内,所述连接件与椭圆接端壳侧端为一体化结构,所述数据接线端嵌入安装于椭圆接端壳内,所述黏合吸附块下端与椭圆接端壳上端相黏合,所述椭圆接端壳后端与密封气密室前端相连接,所述固定接板左端与密封气密室右端相黏合,所述固定螺栓孔下端与安装基座上端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密封圈下端与压力限位机构上端相连接,所述密封气密室下端与密封圈上端相黏合,所述数据接线端后端与密封气密室前端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压力限位机构包括硅胶板块、分流进气口、橡胶球、第一弹簧、出气口、移动阻气胶柱、第二压缩弹簧、气流压力管、外框壳体、气流过滤栅,其特征在于:所述硅胶板块嵌入安装于外框壳体内,所述硅胶板块与分流进气口为一体化结构,所述橡胶球上端与第一弹簧下端相连接,所述橡胶球设置安装在分流进气口端口,所述出气口下端与第一弹簧上端相连接,所述移动阻气胶柱下端与第二压缩弹簧上端相黏合,所述第二压缩弹簧下端与气流压力管上端相连接,所述外框壳体下端底部与气流过滤栅为一体化结构,所述气流压力管侧端与硅胶板块内侧相黏合。
进一步地,所述外框壳体上端与密封圈下端相黏合。
进一步地,所述出气口上端与密封圈内环为同一轴心。
进一步地,所述密封气密室下端与外框壳体内的出气口上端相连接。
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高斯康(厦门)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高斯康(厦门)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04451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增压发动机塑料进气歧管
- 下一篇:增压器进气接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