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机器人持球击球装置及机器人有效
申请号: | 201920051515.2 | 申请日: | 2019-01-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991989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0 |
发明(设计)人: | 文江;朱文友;杨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奥沃斯机器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J11/00 | 分类号: | B25J11/00;B25J19/00 |
代理公司: | 11411 北京联瑞联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郑自群 |
地址: | 400000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器人 双出轴电机 击球装置 固定板 舵机 机器人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 输出轴连接 击球杆 输出轴 击球 | ||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器人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机器人持球击球装置及机器人,一种机器人持球击球装置包括固定板,固定板上设置舵机和双出轴电机,所述舵机的输出轴连接击球杆,所述双出轴电机两端的输出轴分别连接第一持球轮和第二持球轮,所述第一持球轮和第二持球轮用于持球;可以进行持球和击球。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器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机器人持球击球装置及机器人。
背景技术
机器人是近代自动化控制领域中出现的一项新的技术,是现代控制理论与工业生产自动化实践结合的产物,并成为现代机械制造生产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机器容纳变得越来越重要,在工业领域和生活领域机器人已经可以取代人进行工作,从而出现了无人仓库、无人超市和无人工厂,自动化的机器人在方方面面改变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使人们的生活与工作更加智能化。
在一般持球结构当中,往往会采用固定的板件作为限制球移动的方式,但往往无法将球控制在限定的区域内,同时也没有相应的击球装置,或者击球装置根本无法准确的将球击打出去,单纯的依靠机器人的身体对球进行撞击,球的状态根本无法控制,起不到真正持球和击球的效果。
因此,现有的持球、击球结构还需要进一步的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器人持球击球装置及机器人,可以进行持球和击球。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机器人持球击球装置,包括固定板,固定板上设置舵机和双出轴电机,所述舵机的输出轴连接击球杆,所述双出轴电机两端的输出轴分别连接第一持球轮和第二持球轮,所述第一持球轮和第二持球轮用于持球。
优选地,所述双出轴电机的两侧分别连接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第一支架的底端和第二支架的底端分别与固定板连接。
优选地,所述击球杆的一端为L型板,另一端为平板结构,L型板包括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L型板的第一侧板的一端和平板结构的一端连接,L型板的第二侧板用于击球。
优选地,所述舵机和击球杆之间设置舵盘,舵机的输出轴穿过舵盘与击球杆连接。
优选地,所述舵盘上设置数组舵盘固定孔,所述击球杆上设置数个击球杆过孔,每个击球杆过孔对应一组舵盘固定孔。
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机器人,包含上述机器人持球击球装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球位于击球杆附近时,舵机带动击球杆旋转,击球杆旋转的过程中,可以击球;击球杆顺时针旋转时,可以将球击向远处,击球杆逆时针旋转时,可以将球击打进第一持球轮和第二持球轮中间,第一持球轮和第二持球轮持住球;通过舵机调整转速大小,进而调整击球杆的击打力的大小,将球击打进第一持球轮和第二持球轮中间的深度不同,即对持球深度进行了调整;因为第一持球轮和第二持球轮固定于同一电机输出轴上,第一持球轮和第二持球轮的转速和力矩一致,双出轴电机带动第一持球轮和第二持球轮同步旋转,球可以平稳地沿着第一持球轮的圆周方向被持起或被放下。
本实用新型包含击球和持球装置,且双出轴电机作为动力,持球稳定,持球旋转的过程平稳;且结构简单,易于实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机器人持球击球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机器人持球击球装置的持球、击球路线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奥沃斯机器人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奥沃斯机器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05151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