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铁路公路交叉节点防淹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0061431.7 | 申请日: | 2019-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96696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2 |
发明(设计)人: | 石少刚;李虎;尹振雷;张建伟;许德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济南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济南舜达轨道交通设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C1/00 | 分类号: | E01C1/00;E01C11/22;E01F7/00 |
代理公司: | 37221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董雪<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国 |
地址: | 250101 山东省济南市高***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正坡 交叉节点 反坡 防淹 下穿 公路 铁路 结构两端 铁路公路 斜向下 挡雨 雨棚 坡度 基点 延伸 | ||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铁路公路交叉节点防淹结构,包括下穿铁路的公路,所述公路在与铁路的交叉节点处为正坡结构,所述正坡结构两端设有反坡结构,所述反坡结构为以与正坡结构相连处为基点,斜向下以设定坡度延伸,所述正坡结构上方设有雨棚。本公开通过与正坡相连的反坡路设计及相应的挡雨设施,使公路下穿铁路交叉节点防淹效果大幅提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交通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铁路公路交叉节点防淹结构。
背景技术
铁路公路交叉是现代城市中不可避免的交通现状,铁路公路交叉节点一般有两种处理方式:1、公路采用高架形式上跨铁路;2、公路下穿铁路。其中公路下穿铁路的节点应用更为广泛。由于铁路坡度限制,一般在交叉节点处公路采用下挖产生一定的坡度,即正坡结构,使节点处桥下净空满足通行要求。这种工艺使公路在交叉节点处存在低点,雨季来临时经常出现节点排水量不足,导致道路阻断,交通阻塞,甚至导致严重生命安全问题。
因此,铁路公路交叉节点如何防淹成为设计过程中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公开提供了一种铁路公路交叉节点防淹结构,本公开通过与正坡相连的反坡路设计及相应的挡雨设施,使公路下穿铁路交叉节点防淹效果大幅提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铁路公路交叉节点防淹结构,包括下穿铁路的公路,所述公路在与铁路的交叉节点处为正坡结构,所述正坡结构两端设有反坡结构,所述反坡结构为以与正坡结构相连处为基点,斜向下以设定坡度延伸,所述正坡结构上方设有雨棚。
进一步的,所述正坡结构用于满足车辆正常通过交叉节点所需净空间。
进一步的,所述正坡结构为以公路和铁路的交叉点为基点,两侧斜向上以设定坡度延伸。
进一步的,所述正坡结构最低点与道路雨水管涵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雨棚两端设有外挑结构,所述外挑结构覆盖于部分反坡结构上方。
进一步的,所述雨棚包括若干雨棚骨架,每个雨棚骨架均由若干型钢骨架构成,所述型钢骨架依次连接形成结构对称的雨棚骨架,所述雨棚骨架通过地脚螺栓固定于防撞墙上,所述防撞墙对称的设置于公路两侧。
进一步的,所述雨棚骨架外铺设有采光板,所述采光板通过檩条与雨棚骨架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雨棚两侧设有散水结构,所述散水结构为一向下的斜坡。
进一步的,所述反坡的延长线与道路雨水管涵相连。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公开的有益效果是:
1)本公开通过正反坡及雨棚设计,通过雨棚挡水,反坡疏水,正坡最低点疏散少量进入节点的余水,防淹效果好,工艺可行性高,可有效降低交叉节点淹水现状;
2)本公开工艺简单,施工难度低,造价低;
3)本公开施工质量易保证,雨棚等构件均可在工厂制造。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
图1为本公开一种铁路公路交叉节点防淹设计平面示意图;
图2为图1的B-B剖面示意图;
图3为图1的A-A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公开的雨棚骨架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济南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济南舜达轨道交通设计有限公司,未经济南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济南舜达轨道交通设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06143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