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排水管道清淤机器人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0071446.1 | 申请日: | 2019-01-16 |
公开(公告)号: | CN21021669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31 |
发明(设计)人: | 邵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科技学院 |
主分类号: | E03F9/00 | 分类号: | E03F9/00;H02P7/00;H02P5/46 |
代理公司: | 河南科技通律师事务所 41123 | 代理人: | 张晓辉;樊羿 |
地址: | 450064 河南省郑***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排水管道 清淤 机器人 控制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排水管道清淤机器人动力系统,该排水管道清淤机器人动力系统包括第一电机、第二电机、主控制器、第一无线收发模块、第一电机控制模块、第二无线收发模块、第二电机控制模块,第一无线收发模块和第二无线收发模块用于接收信号输送到主控制器,主控制器通过第一电机控制模块控制第一电机转动,主控制器通过第二电机控制模块控制第二电机转动。该动力系统通过无线通信控制电机工作,避免清淤机器人拖带通信线路,降低清淤机器人前进时的负重和阻力,且通过对两个电机单独控制,增强清淤机器人对管道内路况的适应能力,另外,通过对通信模块设置增益天线,使得该动力系统的有效通信距离较远,满足地下管道内的工作要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下水管道清淤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排水管道清淤机器人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排水管道作为城市污水、雨水的排水途径,需要保证其能够通畅的排水,如果排水管道得不到定期定量的清淤作业,淤泥长时间累积会导致排水管道排水能力下降,在下雨天时,城市就很容易成为一个水城,并且下水道的污水会溢出到地表,严重影响城市的整体环境,影响居民生活。
目前,我国大多城市排水管道的清淤工作还需依靠人工进入下水道作业,工作效率低下,并且在排水管道中工作不能保证工人的安全和健康。随着自动化技术的发展,采用清淤设备辅助进行清淤作业有着比较稳定的可靠性,清淤设备一方面降低了作业成本,提高作业效率,另一方面能够有效保证工人的健康和安全。
清淤机器人是一种较为灵活的清淤设备,具有管道内淤泥累积情况探测、淤泥破碎作业等功能,如公开号为CN108517953A的中国专利文献记载了一种城市下水管道清淤机器人,该机器人通过履带在排水管道内行走,其设有由摄像头与探照灯组成的监控装置,以及碎泥叶轮与高压喷头,能够观测管道内环境,也能够对淤泥进行破碎,使淤泥可随水流走。但是该该专利文献记载的清淤机器人仅设有一台驱动电机,整个机器人的行走能力较弱。
另外,现有清淤机器人一般均为牵引式,即机器人后方拖带有供电电线,这样可以保证供电充足且一旦机器人发生故障可通过电线将机器人拉出,保证机器人工作稳定性,但若机器人牵引线路重量较重则会导致机器人前进的阻力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排水管道清淤机器人控制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用于排水管道的清淤机器人前进动力不足、以及在地下行进不方便控制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设计一种排水管道清淤机器人控制系统,包括第一电机、第二电机、主控制器、第一无线收发模块、第一电机控制模块、第二无线收发模块、第二电机控制模块,所述第一无线收发模块用于接收信号输送到所述主控制器,所述主控制器通过所述第一电机控制模块控制所述第一电机转动,所述第二无线收发模块用于接收信号输送到所述主控制器,所述主控制器通过所述第二电机控制模块控制所述第二电机转动。
优选的,所述第一无线收发模块和第二无线收发模块均设有外接增益天线。
优选的,所述主控制器与所述第一电机控制模块、第二电机控制模块之间通过光电隔离器对应连接。
优选的,所述主控制器为AT89S52模块,所述第一无线收发模块和第二无线收发模块均为NRF24L01模块,所述第一电机控制模块和第二电机控制模块均为LMD18200模块。
优选的,所述第一电机与所述清淤机器人的两个前轮驱动连接,所述第二电机与所述清淤机器人的两个后轮驱动连接。
优选的,还包括24VDC-5VDC电源和5VDC-3.3VDC电源。
优选的,所述第一电机与所述清淤机器人的两个前轮驱动连接,所述第二电机与所述清淤机器人的两个后轮驱动连接。
优选的,还包括拖带在所述清淤机器人后方的电源线路或设置在所述清淤机器人上的电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科技学院,未经郑州科技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07144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