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有效
申请号: | 201920145995.9 | 申请日: | 2019-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94547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01 |
发明(设计)人: | 段永生;王福君;江运宝;蔡勋杨;常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汉腾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W20/00 | 分类号: | B60W20/00;B60W40/10;B60W40/105;B60K6/24;B60K6/26;B60K6/28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马荣 |
地址: | 334100 江西省上***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轮毂电机 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 混合动力汽车 动力电池 电机 本实用新型 纯电动模式 城市路况 后轮机械 环保效果 控制模块 外接充电 行驶阶段 行驶里程 荷电量 零排放 输出端 车速 汽车 发动机 行驶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包括发动机、动力电池、电机和控制模块,所述的电机包括第一轮毂电机、第二轮毂电机;所述的第一轮毂电机、第二轮毂电机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的混合动力汽车的两个后轮机械连接。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使用荷电量更大的动力电池,还可以外接充电,提高混合动力汽车的动力性能;在城市路况或者是车速较低等情况下完全可以用纯电动模式行驶,这种行驶阶段的汽车是零排放的,环保效果更佳;汽车的性能较好,并且行驶里程也会变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混合动力汽车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
背景技术
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是一种处于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之间的车型,具有传统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两种汽车的优点。
但是,到目前为止,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现有设计方案还不完善、成熟,性能还不够理想,主要体现在其驱动方式不合理,控制方法还没有得到优化,使得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应用受到限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其目的是提高混合动力汽车的动力性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本实用新型的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包括发动机、动力电池、电机和控制模块;所述的电机包括第一轮毂电机、第二轮毂电机;所述的第一轮毂电机、第二轮毂电机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的混合动力汽车的两个后轮机械连接。
所述的动力电池通过逆变器与起动发电一体机、第一轮毂电机、第二轮毂电机电气相连。
所述的混合动力汽车的前轴主减速器-差速器的输出端通过前桥半轴和混合动力汽车的两个前轮相连;所述的前轴主减速器-差速器的输入端依次通过变速器、离合器、起动发电一体机和发动机的输出端机械连接。
所述的控制模块分别与第一轮毂电机、第二轮毂电机、动力电池、发动机、起动发电一体机电气相连。
所述的控制模块包含主控制单元、轮毂电机控制单元、动力电池控制单元和发动机控制单元。
为了实现与上述技术方案相同的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以上所述的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控制方法,其技术方案是:
1)、获取汽车的整车需求转矩Treq、动力电池的荷电量SOC和车速V,并将其传递给控制模块;
2)、控制模块将Treq和0进行比较、将SOC分别和SOClo、SOChi进行比较、将V和Vmin进行比较;
3)、当Treq<0并SOC<SOChi时,采用再生制动模式;
4)、当Treq<0并SOC≥SOChi时,采用摩擦制动模式;
5)、当Treq>0并SOC<SOClo时,采用充电模式;
6)、当Treq>0并SOC>SOClo并V<Vmin时,采用纯电动模式;
7)、当Treq>0a并SOC>SOClo并V>Vmin时,采用混合驱动模式。
在所述的1)中,将整车需求转矩Treq、动力电池的荷电量SOC和车速V传递给控制模块;令SOClo、SOChi分别为预先设定的荷电状态最小值、荷电状态最大值,Vmin为预设的模式切换车速;
在所述的3)中,Treq<0并SOC<SOChi表明当前汽车处于制动状态,采用再生制动模式:控制模块控制发动机、第一轮毂电机、第二轮毂电机处于关闭状态,并控制起动发电一体机进行发电,将电能储存到动力电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汉腾汽车有限公司,未经汉腾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14599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适用于封闭式车底架的轨道车辆半封闭式供风单元
- 下一篇:站台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