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动车动力系统冷却回路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149099.X | 申请日: | 2019-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949237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15 |
发明(设计)人: | 董秀辉;刘晓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神动汽车电子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K1/00 | 分类号: | B60K1/00 |
代理公司: | 武汉楚天专利事务所 42113 | 代理人: | 孔敏 |
地址: | 430056 湖北省武汉市经济技术***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三通管接头 散热器 液冷 两通电磁阀 电动水泵 动力电机 动力电池 逆变器 电动车动力系统 冷却回路装置 本实用新型 动力电池系统 辅助加热 管路串接 冷却回路 系统产生 液冷系统 有机结合 低成本 串接 两套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动车动力系统冷却回路装置,包括第一散热器、第二散热器、第一电动水泵、第一两通电磁阀、第二电动水泵、第一三通管接头、逆变器、动力电池、动力电机、第二两通电磁阀、第二三通管接头,逆变器、动力电池、动力电机均带有液冷管路,其中第一散热器、第一两通电磁阀、第一电动水泵、逆变器的液冷管路、动力电机的液冷管路和第二三通管接头串接形成回路,第二散热器、第二电动水泵、第一三通管接头、动力电池的液冷管路、液冷管路串接形成回路,第一三通管接头与第一两通电磁阀连接。本实用新型可实现两套液冷系统的有机结合,进而实现利用动力电机系统产生的热量对动力电池系统进行辅助加热升温的低成本冷却回路结构方案。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汽车领域,具体是一种电动车动力系统冷却回路装置。
背景技术
动力电池系统作为新能源汽车最重要的动力总成,其在低温环境条件下的使用性能直接影响着新能源汽车的整车性能品质。为改善和提升动力电池在低温环境条件下的使用性能,必须辅助加热升温措施。目前既有的技术方案有结合空调系统的PTC联合动力电池液冷系统辅助加热和动力电池内置电加热器自控加热等形式,存在的问题是PTC或电加热器的故障率高,同时对于受限于成本而不能配置PTC或电加热器的应用情况,没有好的措施提升动力电池低温环境条件下的使用性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系统性能在低温环境条件严重下降的问题,提供一种电动车动力系统冷却回路装置,其基于现有电动汽车具动力电机液冷系统和动力电池液冷系统条件、通过增加2个两通电磁阀和2个三通管接头实现两套液冷系统的有机结合,进而实现利用动力电机系统产生的热量对动力电池系统进行辅助加热升温的低成本冷却回路结构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电动车动力系统冷却回路装置,包括第一散热器、第二散热器、第一电动水泵、第一两通电磁阀、第二电动水泵、第一三通管接头、逆变器、动力电池、动力电机、第二两通电磁阀、第二三通管接头,逆变器、动力电池、动力电机均带有液冷管路,其中第一散热器、第一两通电磁阀、第一电动水泵、逆变器的液冷管路、动力电机的液冷管路和第二三通管接头串接形成回路,第二散热器、第二电动水泵、第一三通管接头、动力电池的液冷管路、液冷管路串接形成回路,第一三通管接头与第一两通电磁阀连接。
进一步的,第一散热器具有输入端和输出端,第一散热器的输出端与第一两通电磁阀的第一端连接,第一两通电磁阀的第二端与第一三通管接头的第一端连接,第一两通电磁阀的第三端与第一电动水泵的输入端连接;第一三通管接头的另外两端分别与第二电动水泵的一端和动力电池的液冷管路的一端连通,第二电动水泵的另一端通过第二散热器接入第二两通电磁阀的第一端,第二两通电磁阀的第二端与第二三通管接头的第一端连接,第二两通电磁阀的第三端与动力电池的液冷管路的另一端连通;第二三通管接头的第二端与第一散热器的输入端连接,第二三通管接头的第三端与动力电机的液冷管路和逆变器的液冷管路串接后接入第一电动水泵的输出端。
本实用新型可实现正常工作条件下逆变器联合动力电机和动力电池的独立冷却,而且可通过两个两通电磁阀切换模式实现低温环境条件下、通过逆变器联合动力电机放热对动力电池辅助加热升温,节省了空调PTC或动力电池内置电加热器的使用、结构简化、故障率降低、成本降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工作模式(独立冷却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工作模式(快速预热动力电池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散热器,2—第二散热器,3—第一电动水泵,4—第一两通电磁阀,5—第二电动水泵,6—第一三通管接头,7—逆变器,8—动力电池,9—动力电机,10—第二两通电磁阀,11—第二三通管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神动汽车电子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武汉神动汽车电子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14909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汽车天窗挡风网弹簧卡接式安装结构
- 下一篇:通用电驱动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