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面向低速自动驾驶的多传感器平台有效
申请号: | 201920180793.8 | 申请日: | 2019-02-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953496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25 |
发明(设计)人: | 刘盛;张少波;戴丰绩;杜荣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视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6/02 | 分类号: | B60R16/02 |
代理公司: | 杭州斯可睿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41 | 代理人: | 王利强 |
地址: | 310053 浙江省杭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组合导航系统 外围框架 激光雷达传感器 嵌入式控制系统 视觉传感器 多传感器 自动驾驶 工控机 车辆底盘 编码器 供电系统 本实用新型 支架固定 直接固定 集成度 兼容性 固联 天线 主机 电池 开放 | ||
一种面向低速自动驾驶的多传感器平台,包括工控机、组合导航系统、激光雷达传感器、视觉传感器、编码器、嵌入式控制系统和外围框架,所述工控机连接激光雷达传感器、视觉传感器、嵌入式控制系统以及组合导航系统,所述工控机与组合导航系统主机直接固定在外围框架之中,组合导航系统天线、激光雷达传感器和视觉传感器通过支架固定在外围框架上,外围框架与车辆底盘直接固联,在车辆底盘之中,搭载着嵌入式控制系统、编码器、电池以及供电系统。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兼容性且高精度的面向低速自动驾驶的多传感器平台,该平台不仅有较高的集成度,而且也有开放的接口。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组合导航系统、激光雷达传感器和视觉传感器,尤其是一种适用于搭载多传感器的低速自动驾驶车辆平台,通过多种设备的数据融合与处理,再配合其它部件(比如编码器、车辆嵌入式系统)实现稳定且鲁棒的低速自动驾驶。
背景技术
自动驾驶是未来汽车发展的必然趋势,而探索自动驾驶技术则需要一个稳定可靠的车辆平台,为了更加深入研究自动驾驶技术,研发此面向低速自动驾驶的多传感器平台,可以根据需要调整传感器数量,甚至更改传感器种类。整体多传感器的兼容性好,能够提高使用效率。
发明内容
为了直观研究自动驾驶技术,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兼容性且高精度的面向低速自动驾驶的多传感器平台,该平台不仅有较高的集成度,而且也有开放的接口。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面向低速自动驾驶的多传感器平台,包括工控机、组合导航系统、激光雷达传感器、视觉传感器、编码器、嵌入式控制系统和外围框架,所述工控机连接激光雷达传感器、视觉传感器、嵌入式控制系统以及组合导航系统,所述工控机与组合导航系统主机直接固定在外围框架之中,组合导航系统天线、激光雷达传感器和视觉传感器通过支架固定在外围框架上,外围框架与车辆底盘直接固联,在车辆底盘之中,搭载着嵌入式控制系统、编码器、电池以及供电系统。
进一步,所述组合导航系统用于实时返回车辆的经纬度位置和航向信息,所述组合导航系统包括主机模块、主辅天线模块和4G天线模块,主机模块摆放位置为以车辆朝向为参考系的外围框架的靠后中心处,其Y轴方向与车辆朝向保持平行,主天线安装在支架上法兰盘的左侧,辅天线则安装在支架上法兰盘的右侧,4G天线安装在车辆底盘之上,主天线到辅天线矢量方向应指向主机模块的Y轴正方向,所以在上述的天线安装方式之下需要进行角度补偿和杆臂补偿。
再进一步,激光雷达传感器装配在外围框架的支架顶上,保持较高的高度,并且激光雷达传感器下的托盘可以调节角度,激光雷达传感器返回路面信息与周边环境外轮廓数据,工控机将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
更进一步,视觉传感器采集视觉区域中的路面图像,总共六个视觉传感器分别安置在支架上的法兰盘上并均匀分布。路面图像被用来检测车辆可行使区域。
外围框架应固联在车辆底盘之上,支架固定在外围框架的中心横梁上,外围框架中的空间应当稍大于上述设备所会占据的空间。
所述工控机为ubuntu16.04系统,利用串口和网口通信来控制或接收所有的传感器、组合导航系统和嵌入式控制系统。在车辆进行低速自动驾驶时,组合导航系统输出车辆经纬度位置和航向信息,工控机结合预定的经纬度坐标将这些信息处理成速度和转向角度输出到车辆嵌入式控制系统,车辆嵌入式控制系统在接收到速度和转向角度信息后将直接控制车辆电机运作,对于视觉传感器采集到的图像,工控机通过深度学习和路面检测算法来获取路面信息而得到可行驶区域。激光雷达传感器返回的点云信息用来判断车辆低速自动驾驶过程中障碍物的情况,当有障碍物出现在车辆前方运行轨迹上时,工控机便向车辆嵌入式控制系统输出刹车命令。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主要表现在:具有较高的设备载荷和兼容性,更具有使用价值且更有利于自动驾驶研究开发。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视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杭州视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18079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汽车电子控制系统板载架
- 下一篇:一种重型商用车车身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