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柔性棚洞式限高架有效
申请号: | 201920185778.2 | 申请日: | 2019-02-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95088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18 |
发明(设计)人: | 王茂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茂 |
主分类号: | E01F13/00 | 分类号: | E01F1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金***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立柱 车辆行进方向 柔性棚洞 依次减小 延伸杆 城市道路 本实用新型 连接杆连接 警示作用 立柱连接 两侧设置 连接杆 棚膜 公路 驾驶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柔性棚洞式限高架,包括设置在公路与城市道路两侧的立柱,立柱的顶端之间通过连接杆连接,连接杆上且靠近与立柱连接位置的两端均设有延伸杆,两个延伸杆的顶端之间用于连接棚膜;立柱的个数为3‑5个,且立柱的高度沿车辆行进方向依次减小。本技术方案通过在公路与城市道路两侧设置立柱,立柱的个数为3—5个,且高度沿车辆行进方向依次减小,起到对驾驶者的警示作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公路使用附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柔性棚洞式限高架。
背景技术
公路限高架是限制大型车辆通过重要公路段的主要措施,每年都有因大型车辆不受限制而被压坏的重要道路,进而再花大量的价钱去维护公路,影响交通。现有公路限高架大多为人工现场控制,工作效率较低;其限高横梁高度固定,在限制大型车辆通过的同时对特殊时期的特殊车辆也起到了妨碍作用,比如消防车、洒水车等,不能灵活控制。
由于目前公路与城市道路使用的限高架为单一横梁的刚性限高架,由于不存在安全调整空间,在车辆被限高架卡住的同时,极易带来人员伤亡。
基于上述提出的缺陷,现提供一种柔性棚洞式限高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柔性棚洞式限高架,主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之一,采用在公路与城市道路的两侧设置3—5个高度依次减小的立柱,在车辆行进方向形成具有一定警示效果的棚式结构,起到一定的心理警示作用,同时设置棚膜,棚膜在连接杆被撞坏的情况下,棚膜掉落,且能够贴覆车辆表面起到一定阻碍车辆前行的作用,从而解决了现有刚性限高架结构容易卡住车辆带来的危险性等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柔性棚洞式限高架,包括设置在公路与城市道路两侧的立柱,立柱的顶端之间通过连接杆连接,连接杆上且靠近与立柱连接位置的两端均设有延伸杆,两个延伸杆的顶端之间用于连接棚膜;立柱的个数为3-5个,且立柱的高度沿车辆行进方向依次减小。
进一步地优选,3-5个立柱的顶端均通过延伸杆与同一个棚膜连接,棚膜的内表面设有等间距分布的支撑骨架杆,棚膜的纵截面呈拱形结构。
进一步地优选,所述棚膜的内表面设有粘扣性件。
进一步地优选,所述立柱包括第一立柱、第二立柱、第三立柱、第四立柱、第五立柱,第一立柱、第二立柱、第三立柱、第四立柱、第五立柱均为两个,且相同的两个第一立柱、第二立柱、第三立柱、第四立柱、第五立柱分别设置在公路与城市道路的两端,第一立柱为正常净高,第五立柱为限制净高,第一立柱、第二立柱、第三立柱、第四立柱、第五立柱等比例降低限制高度。
进一步地优选,第一立柱之间通过第一连接杆连接,第二立柱之间通过第二连接杆连接,第三立柱之间通过第三连接杆连接,第四立柱之间通过第四连接杆连接,第五立柱之间通过第五连接杆连接。
进一步地优选,所述第一立柱、第二立柱、第三立柱、第四立柱、第五立柱为相同结构,且均为刚性立柱。
进一步地优选,所述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第三连接杆、第四连接杆、第五连接杆的结构相同,第一连接杆上包括横梁、第一柔性杆、第二柔性杆,横梁为脆性杆,且横梁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柔性杆、第二柔性杆连接。
进一步地优选,所述第一柔性杆、或第二柔性杆上安装有显示牌、蓄电池、车辆高度感应装置,第一立柱、第二立柱、第三立柱、第四立柱、第五立柱上均设有警示灯、语音报警装置,显示牌与蓄电池连接,显示牌、警示灯、车辆高度感应装置、语音报警装置均与控制器电连接,控制器安装在第一立柱、第二立柱、第三立柱、第四立柱、第五立柱中任意一个上。
进一步地优选,所述第一立柱由大于等于两个立柱件可拆卸连接而成,相邻立柱件通过连接套筒连接,连接套筒为中空结构,且连接套筒内设有内螺纹,连接套筒的外周成对设置有与连接套筒内部连通的小孔,小孔内插入固定件,可对旋入连接套筒的立柱件进行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茂,未经王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18577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