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用途侧围抓手及应用其的自动化夹具定位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187101.2 | 申请日: | 2019-02-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98123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0 |
发明(设计)人: | 方弥;李志光;岑醉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吉利汽车研究开发有限公司;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J15/00 | 分类号: | B25J15/00 |
代理公司: | 11371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许莉 |
地址: | 315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主体框架 抓手 零件定位机构 本实用新型 自动化夹具 夹紧机构 侧围 搭扣 抓取 定位技术领域 生产线建设 定位基准 定位装置 翻边机构 运动过程 装配过程 下车身 预压紧 标定 翻边 工位 夹紧 枪盘 预装 机器人 应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多用途侧围抓手及应用其的自动化夹具定位装置,涉及自动化夹具定位技术领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多种抓手工作于同一个工位而导致现场利用率低且生产线建设成本高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多用途侧围抓手,包括:主体框架,用于抓手定位基准的标定;换枪盘,设置于主体框架,用于抓取抓手的连接;零件定位机构,设置于主体框架,用于对零件进行定位;零件夹紧机构,设置于主体框架,用于对零件进行夹紧;零件定位机构和零件夹紧机构,确保零件在运动过程及装配过程中的准确性和一致性;预搭扣翻边机构,设置于主体框架,且位于机器人的轨迹下并与下车身定位预装,用于完成预搭扣翻边预压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化夹具定位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用途侧围抓手及应用其的自动化夹具定位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市场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快速抢占市场,以及效率与生产节拍的提升,已经是各大车企共同的话题。汽车生产线的产能最大化是规划和科技完美结合的创作过程,它是工业发展的展示,也是抢占市场的主要决定因素。
目前,多用途侧围抓手的相关技术在工业生产中几乎是“0”,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抓手主要包括有搬运抓手、定位抓手等,工作特性单一。本申请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主要存在以下几点缺陷:
1、抓手的工作单一性及使用效率低;
2、现场布置紧凑;
3、单一工位抓手开发数量多、成本高。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多用途侧围抓手及应用其的自动化夹具定位装置,能够整合多种抓手的功能,提高其的通用化性能,并避免多次切换抓手,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已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用途侧围抓手及应用其的自动化夹具定位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多种抓手工作于同一个工位而导致现场利用率低且生产线建设成本高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用途侧围抓手,包括:主体框架,所述主体框架用于抓手定位基准的标定;换枪盘,所述换枪盘设置于所述主体框架,用于抓取抓手的连接;零件定位机构,所述零件定位机构设置于所述主体框架,用于对零件进行定位;零件夹紧机构,所述零件夹紧机构设置于所述主体框架,用于对零件进行夹紧;预搭扣翻边机构,所述预搭扣翻边机构设置于所述主体框架,且位于机器人的轨迹下并与下车身定位预装,用于完成预搭扣翻边预压紧。
使用时,侧围总成焊接完成后机器人通过所述抓取抓手将零件抓起,在实现涂胶工艺后,将零件精准的放置到输送机构上,此时所述抓取抓手利用随行技术,跟随所述输送机构到达主拼工位,主拼工位的机器人再次连接所述抓取抓手将零件从所述输送机构上取出,通过机器人运动轨迹,使侧围在主拼预装工位实现坐标定位,最后所述预搭扣翻边机构将翻边扣合,此时所述抓取抓手在机器人的作用下脱离零件,整个工艺过程完成。
其中,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多用途侧围抓手中,所述预搭扣翻边机构包括气缸,所述气缸用于使偏心臂与滚轴作用,以完成预搭扣翻边预压紧。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多用途侧围抓手中,所述气缸采用带自锁功能的薄型气缸,且所述薄型气缸包括有三个。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多用途侧围抓手中,所述预搭扣翻边机构还包括预搭扣弯折臂,所述预搭扣弯折臂与所述薄型气缸临近设置。
更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多用途侧围抓手中,所述预搭扣弯折臂包括导向板,所述导向板上设有折边滚头。
实际应用时,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多用途侧围抓手中,所述主体框架包括间隔设置的抓手主基准和抓手副基准。
其中,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多用途侧围抓手中,所述主体框架采用Q235焊接而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吉利汽车研究开发有限公司;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吉利汽车研究开发有限公司;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18710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