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铝合金车体前纵梁的连接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0254356.6 | 申请日: | 2019-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975726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10 |
发明(设计)人: | 赵迎辉;罗坤;邵金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1/15 | 分类号: | B62D21/15;B62D27/02 |
代理公司: | 50123 重庆华科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徐先禄 |
地址: | 400023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前纵梁 后加强件 配合连接 后端部 前纵梁后部 高速碰撞 碰撞安全性能 本实用新型 电池包系统 加强件本体 铝合金车体 车体结构 乘员空间 减小碰撞 连接结构 轴向冲击 门槛梁 前端部 下端部 抗弯 上翘 吸能 地板 变形 车型 侵入 抵抗 安全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铝合金车体前纵梁的连接结构,包括前纵梁,其特征是:还包括与所述前纵梁的后端部配合连接的前纵梁后加强件、端部与所述前纵梁后加强件的内侧配合连接的前段地板、下端部与所述前纵梁后加强件的后端部配合连接的A柱、前端部与所述前纵梁后加强件的后端部配合连接的门槛梁。其能够增加前纵梁后部的强度,同时在高速碰撞过程中能够避免发生前纵梁后部上翘而危害乘员及电池包系统安全的问题;能够在碰撞过呈中变形吸能,减小碰撞过程中的车体结构侵入量,保证乘员空间,提高车辆的碰撞安全性能;能够增强加强件本体的抗轴向冲击和抗弯强度,抵抗高速碰撞过程中引起的冲击;能够适用于不同车型。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车身,具体涉及一种铝合金车体前纵梁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高速正面碰撞是评价整车碰撞安全性能的重要试验,在碰撞过程中,前壁板侵入量过大,会减小乘员的生存空间从而对乘员身体造成挤压伤害。尤其对于新能源车型,前纵梁后部上翘还会导致电池包系统前端受到挤压变形。车体结构设计时,主要思路是提高前纵梁后部的结构强度,防止其后部上翘以达到降低碰撞侵入量的目的。
目前,铝合金在汽车车体上得到广泛应用,常规设计的铝合金前纵梁为整体结构,不能保证前纵梁后部有足够的强度和抗弯性能,乘员及电池包系统安全得不到保证。过度的进行厚度增加,不仅会造成成本过高,而且会增加制造工艺难度。因此,前纵梁需要进行合理的结构设计,才能保证强度、降低成本及工艺等目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铝合金车体前纵梁的连接结构,其能够增加前纵梁后部的强度,同时在高速碰撞过程中能够避免发生前纵梁后部上翘而危害乘员及电池包系统安全的问题;能够在碰撞过呈中变形吸能,减小碰撞过程中的车体结构侵入量,保证乘员空间,提高车辆的碰撞安全性能;能够增强加强件本体的抗轴向冲击和抗弯强度,抵抗高速碰撞过程中引起的冲击;能够适用于不同车型。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铝合金车体前纵梁的连接结构,包括前纵梁,其特征是:还包括与所述前纵梁的后端部配合连接的前纵梁后加强件、端部与所述前纵梁后加强件的内侧配合连接的前段地板、下端部与所述前纵梁后加强件的后端部配合连接的A柱、前端部与所述前纵梁后加强件的后端部配合连接的门槛梁。
进一步,所述前纵梁后加强件包括加强件本体和与其配合连接的加强件盖板,所述加强件本体的断面呈开口向外的U形结构,所述加强件盖板呈开口向内的U形结构,所述加强件盖板与加强件本体的开口部位相对配合连接。
进一步,所述加强件本体具有纵向连接部,该纵向连接部的后端向外并向后延伸形成后连接部;所述纵向连接部的内表面设有前安装部,所述前纵梁的后端部与纵向连接部的前安装部配合连接;所述后连接部的后端设有翻边,所述A柱的下端部、门槛梁的前端部与所述后连接部后端的翻边配合连接。
进一步,所述加强件本体的内表面布置有交错的加强筋。
进一步,所述加强筋包括多条纵向加强筋、多条Z向加强筋,所述Z向加强筋部分呈波浪状,且所述纵向加强筋和Z向加强筋相交构成腔体结构。
进一步,所述加强筋还包括连接所述腔体结构对角的斜向加强筋。
进一步,所述前纵梁、前段地板、A柱、门槛梁与前纵梁后加强件之间均通过铆接的方式连接。
本实用新型有益的技术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25435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乘用车副车架结构
- 下一篇:一种推滚机构及行走车底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