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组合式可调节椎间融合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20256851.0 | 申请日: | 2019-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127141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8 |
发明(设计)人: | 黄霖;林僖;刘翔戈;黄中涵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F2/44 | 分类号: | A61F2/44 |
代理公司: | 北京盛凡智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6 | 代理人: | 高志军 |
地址: | 51000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组合式 调节 融合 | ||
1.一种组合式可调节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由上盖板(1)、中间片(2)和下盖板(3)依次重叠形成,所述上盖板(1)与下盖板(3)表面为可吸收材料或钛金属材料通过3D打印成的不平整表面,并且所述上盖板(1)与下盖板(3)表面上设置了填充植骨材料的窗口(4),所述上盖板(1)与下盖板(3)的两侧设置有固定装置(5),所述中间片(2)两侧设置有固定凹槽(6),所述固定装置(5)与所述固定凹槽(6)相配合,将所述上盖板(1)、所述中间片(2)和所述下盖板(3)固定成整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可调节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板(1)、中间片(2)和下盖板(3)的形状可为新月形、圆形、方形或与脊椎或颈椎匹配的形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式可调节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5)为弹性固定钩,通过与中间片(2)的固定凹槽(6)相配合使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合式可调节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5)与所述中间片(2)的凹槽处都设置有通孔(7),当与所述中间片(2)的凹槽配合后,固定杆(8)穿过所述通孔(7)将所述固定装置(5)与所述中间片(2)完全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合式可调节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片(2)为碳纤维材料、聚醚醚酮材料或其复合物铸造而成,所用材料弹性模量为2.0-5.0Mpa,在所述中间片(2)的一侧设置有连接装置(9),所述连接装置(9)与手术钳配合使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组合式可调节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片(2)的厚度是可调设定的,根据患者脊柱或颈椎的高度设定所述中间片(2)的厚度,从而最大限度的适应患者的脊柱或颈椎。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组合式可调节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片(2)的厚度的铸造可调范围为8mm-14mm。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合式可调节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片(2)为双片结构,上片(10)与下片(11)设置有与所述上盖板(1)和所述中间片(2)配合的凹槽(12),所述上片(10)与下片(11)的中部设置有上连接部(13)和下连接部(14),所述上片(10)与所述下片(11)通过所述上连接部(13)和所述下连接部(14)连接,所述上片(10)与所述下片(11)的两侧各设置两个内高外低的楔形部(15),所述上片(10)与所述下片(11)中间设置驱动装置(16),所述驱动装置(16)由调节螺杆(17)、左调节块(18)、右调节块(19)组成,所述调节螺杆(17)穿过所述上连接部(13)和所述下连接部(14)。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组合式可调节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接部(13)内侧设置有弹性的钩状连接器(20),所述下连接部(14)外侧设置齿状沟槽(21),所述钩状连接器(20)与所述齿状沟槽(21)组合为止退装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组合式可调节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在其中一个所述调节块(18,19)上设置有调节装置(22),所述调节装置(22)与手术钳配合使用,通过旋转所述调节装置(22)来调节所述上片(10)与下片(11)的高度,当调节到适应患者的脊柱或颈椎高度时,由作为止退装置的所述钩状连接器(20)与所述齿状沟槽(21)固定该高度。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组合式可调节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螺杆(17)为双向螺纹螺杆。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组合式可调节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片(10)与所述下片(11)调节高度范围为6mm-16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未经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256851.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