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有机废气焚烧处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0320725.7 | 申请日: | 2019-03-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96723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2 |
发明(设计)人: | 杨玉淮;赵少欣;李娜;董永章;吴海鸥;姚旭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奥思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G7/06 | 分类号: | F23G7/06;F23G5/46;F23G5/50 |
代理公司: | 11572 北京卓特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段旺<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国 |
地址: | 050000 河北省石家庄市***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蓄热室 燃烧室 焚烧处理系统 本实用新型 矩阵式排列 吹扫单元 进气单元 净化单元 排放单元 炉体 有机物废气 长方体形 处理效率 独立设置 焚烧处理 工作状况 有机废气 处理量 紧凑性 上端 阀门 下端 优化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有机物废气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焚烧处理系统,包括净化单元、进气单元、排放单元、吹扫单元、控制单元,其中,净化单元用于焚烧处理有机废气,为长方体形的炉体,所述炉体的上部为燃烧室,下部为呈矩阵式排列且相互独立设置的蓄热室;所述蓄热室的上端与燃烧室相连通,下端通过若干阀门分别与进气单元、排放单元、吹扫单元相连通;控制单元用于控制焚烧处理系统运行以及切换蓄热室的工作状况。本实用新型对蓄热室的结构进行优化,降低单个蓄热室的处理量,增加蓄热室的数量,并采用矩阵式排列设置各蓄热室的位置,提高蓄热室的排列的紧凑性,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处理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有机物废气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焚烧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有机废气焚烧处理系统通常分为两类,即蓄热式焚烧炉(RTO)和蓄热式催化焚烧炉(RCO),这两类有机废气焚烧处理系统的处理原理为:利用辅助燃料燃烧或其他辅助热源所发生热量,把可燃的有机废气的温度提高到反应温度,从而发生热氧化分解或催化氧化分解的设备。这两类处理系统适用于化工、石油、制药、涂装、印染及其他产生含有机或有机溶剂物废气的行业。
然而,现有的有机废气焚烧处理系统中,不论是蓄热式焚烧炉,还是蓄热式催化焚烧炉,均采用非标准化的设计,在使用时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各蓄热室均为非标设计,无法实现模块化设计,无法选用标准化配件,且单个蓄热室的处理量大,气流容易分布不均匀;二是蓄热室数量较少,且为单排布置,依次切换各蓄热室功能时,对火焰的脉冲影响大;三是各大处理量蓄热室的配置基本相同,使得焚烧炉运行过程中起到吹扫功能的蓄热室体量占总蓄热室体量的比例较大,预热和换热功能蓄热室体量占总蓄热室体量的比例小,蓄热体利用率低,且占地面积大;四是焚烧炉中的蓄热室呈单排布置,设备纵横比例大,当待处理的有机废气量较大时,需要占用相对较狭长的场地,对焚烧炉的安装场地要求较高,且表面积相对较大,热能通过表面散热损失量大,经济效益较低。
因此,需要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对焚烧炉的结构进行优化设计,以降低有机废气处理系统的设计、安装难度及热能损失,提升系统运行的稳定性,提高对有机废气的处理效率,提升经济效益。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满足标准化设计要求的有机废气焚烧处理系统,实现有机废气焚烧处理系统的模块化设计,旨在解决现有技术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系统设计安装难度高、稳定性差、处理效率低、蓄热体利用率低、热能损失大、经济效益低等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首先提供了有机废气焚烧处理单元,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有机废气焚烧处理系统,包括:净化单元,用于焚烧处理有机废气,为长方体形的炉体,所述炉体的上部为燃烧室,下部为呈矩阵式排列且相互独立设置的蓄热室;所述蓄热室的上端与燃烧室相连通,下端通过若干阀门分别与进气单元、排放单元、吹扫单元相连通;进气单元,用于将有机废气送入净化单元,通过进气管道与蓄热室下方的进气阀门相连接;排放单元,用于将燃烧后的气体排出净化单元,通过排放管道与蓄热室下方的排放阀门相连接;吹扫单元,用于将蓄热室内的残留气体及杂质反吹回燃烧室,通过反吹管道与蓄热室下方的反吹阀门相连接;控制单元,用于控制焚烧处理系统运行以及切换蓄热室的工作状况。
进一步的,所述净化单元的下部并列布置2~N排蓄热室,每排的蓄热室数量为2~N个,呈矩阵式排列结构,其中N≥2;所述蓄热室之间设置隔热层且在单个蓄热室下方设置锥形气体缓冲腔;所述各蓄热室规格相同,单个蓄热室的有机废气处理量为1000~30000Nm3/h。
进一步的,所述净化单元中的蓄热室为陶瓷蓄热室,所述陶瓷蓄热体填充在蓄热室的立方体形空腔内;所述蓄热室中的陶瓷蓄热体为蜂窝陶瓷蓄热体,或者板片式与矩鞍环式陶瓷蓄热体的组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奥思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河北奥思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32072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