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功能可放线水下航行器及其放线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0358227.1 | 申请日: | 2019-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006333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14 |
发明(设计)人: | 张志强;毛卫东;陈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B63G8/00 | 分类号: | B63G8/00;B63H21/17 |
代理公司: | 42242 武汉蓝宝石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谢洋 |
地址: | 430000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下航行 啮合 抓手 齿轮结构 传动部件 放线机构 电动机 航行器 滚筒 舵机 线缆 转轴 本实用新型 外表面配置 航行过程 依次连接 预定地点 长线 放线 铰接 上套 缠绕 释放 | ||
1.一种多功能可放线水下航行器的放线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在水下航行器外壳内的转轴(1),所述转轴(1)上套设有滚筒(2),所述滚筒(2)上设有两个挡板(3),两个挡板(3)将所述滚筒(2)沿轴向分隔为依次排列的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三段;
所述滚筒(2)的第一段外表面配置有齿轮结构,所述齿轮结构上方设有啮合抓手(4),所述啮合抓手(4)为长杆结构,其一端设有与所述齿轮结构配合的卡齿,所述啮合抓手(4)的中段与水下航行器外壳相铰接;
所述啮合抓手(4)通过连杆(7)依次与舵机上的传动部件(6)和电动机(5)连接,所述舵机设置在水下航行器外壳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可放线水下航行器的放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滚筒(2)的第三段外部设有护套(8),水下航行器外壳对应所述护套(8)处设有开口,所述护套(8)与所述开口过盈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可放线水下航行器的放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套(8)采用柔性材料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可放线水下航行器的放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套(8)上设有至少一个把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可放线水下航行器的放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滚筒(2)的第二段外表面配置有防滑结构。
6.一种多功能可放线水下航行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水下航行器外壳和如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放线机构,所述放线机构设置在所述水下航行器外壳的内部;还包括设置在水下航行器外壳上的动力机构、浮力材料、电源模块、传感器组件和处理器,所述处理器分别与动力机构、电源模块、放线机构的舵机、放线机构的滚筒(2)和传感器组件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功能可放线水下航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组件包括多个间隔设置在所述水下航行器外壳上的距离传感器,多个所述距离传感器通过处理器与所述放线机构通信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功能可放线水下航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距离传感器为超声波测距仪。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功能可放线水下航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下航行器外壳包括头部、中段和尾部,所述动力机构包括两个设置在水下航行器外壳头部的浮潜螺旋桨(9.1),两个所述浮潜螺旋桨(9.1)在竖直方向上重叠设置;所述动力机构还包括两个对称设置在所述水下航行器外壳中段的推进螺旋桨(9.2)和两个对称设置在所述水下航行器外壳尾部的平衡螺旋桨(9.3),所述浮潜螺旋桨(9.1)、推进螺旋桨(9.2)和平衡螺旋桨(9.3)分别通过控制线与所述处理器电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功能可放线水下航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模块包括至少一块太阳能电池板、蓄电池和逆变器,所述处理器包括太阳能充放电控制器,所述太阳能电池板电池板通过充放电控制器与蓄电池连接,充放电控制器与逆变器电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工程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358227.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水下立体观测系统用拼装式海床基
- 下一篇:夹持释放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