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人机交互装置、车载智能交互系统以及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1920362833.0 | 申请日: | 2019-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011997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8 |
发明(设计)人: | 陈阳昕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蔚来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10L17/22 | 分类号: | G10L17/22;G10L17/00;G10L15/26;F16F15/04;F16F15/023;F16F15/02;B66F7/28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唐立;陈岚 |
地址: | 201804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人机交互 装置 车载 智能 交互 系统 以及 车辆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人机交互装置、车载智能交互系统以及车辆,属于车辆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的人机交互装置包括:可升降主体,置于底座上方并用于驱动所述可升降主体大致沿上下方向进行升降动作的驱动部件,以及置于所述驱动部件和所述可升降主体之间的连接套组件;连接套组件用于缓冲所述可升降主体所接受的在上下方向上的外力。本实用新型的人机交互装置可靠性好,不容易受外力作用下损坏,使用寿命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辆技术领域,涉及车载智能交互,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车载智能系统的人机交互装置、使用该人机交互装置的车载智能交互系统和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技术趋于在汽车中应用,其中,涌现了各种各样的车载交互系统。车载交互系统与用户之间进行交互时,信息的呈现一般通过人机交互装置或人机交互终端来实现。
然而,在车舱内,任何暴露给用户的带有可动件的产品都会面临被用户把玩的可能,进而造成损坏的情况也是十分常见。这种问题在具有可升降主体的车载智能交互系统中也容易存在,例如,安装在驾驶舱上的外露的可升降主体容易受到按压的外力,进而人机交互装置内部容易产生损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高车载智能系统的人机交互装置的可靠性和寿命。
为实现以上目的或者其他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按照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车载智能交互系统的人机交互装置,所述人机交互装置包括:
可升降主体,和
驱动部件,其置于底座上方并用于驱动所述可升降主体大致沿上下方向进行升降动作;
其中,所述人机交互装置还包括置于所述驱动部件和所述可升降主体之间的连接套组件,其用于缓冲所述可升降主体所接受的在上下方向上的外力;
其中,所述连接套组件包括:
外筒,其固定于所述底座之上;
内筒,其置于所述外筒之中并且能够在所述可升降主体接受所述外力时沿所述上下方向相对所述外筒移位;以及
弹性元件,其被布置在所述外筒和所述内筒之间并用于缓冲所述内筒的移位。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人机交互装置,其中,还包括:置于所述外筒和所述内筒之间的阻尼物。
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或之前任一实施例的人机交互装置,其中,所述阻尼物为阻尼油脂并至少部分地包覆所述弹性元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或之前任一实施例的人机交互装置,其中,所述阻尼物为活塞圈,其固定于所述内筒上并随所述内筒移位。
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或之前任一实施例的人机交互装置,其中,所述驱动部件的下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内筒。
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或之前任一实施例的人机交互装置,其中,所述驱动件为电机,所述驱动件的下端具有所述电机的电机轴;所述内筒的上端开有用于接收部分所述电机轴的凹口,并且所述内筒中设置有通孔;
其中,所述连接套组件还包括:螺栓,其贯穿所述通孔并与置于所述凹口中的所述电机轴螺纹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或之前任一实施例的人机交互装置,其中,所述连接套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内筒的下端的限位部,其向外凸出并与所述外筒的下端面相抵。
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或之前任一实施例的人机交互装置,其中,所述驱动件为线性电机。
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或之前任一实施例的人机交互装置,其中,所述外筒包括第一筒壁部分和第二筒壁部分,所述第一筒部分相对所述第二筒壁部分具有较大的内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蔚来汽车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蔚来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36283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全光阈值器件
- 下一篇:一种侧边自动定位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