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船舶蒸汽动力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0365098.9 | 申请日: | 2019-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96540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19 |
发明(设计)人: | 常瑞倩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F01K13/02 | 分类号: | F01K13/02;F01K11/02;F28B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80 黑龙江省哈*** | 国省代码: | 黑龙;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轮机 冷凝器 锅炉 蒸汽管路 蒸汽流量 单向阀 喉部 热井 连通 蒸汽 舰船动力系统 蒸汽动力系统 本实用新型 冷却水管路 水力测功器 控制系统 蒸汽处理 蒸汽动力 蒸汽锅炉 给水管 船舶 消耗 停留 保证 | ||
一种船舶蒸汽动力控制系统;涉及舰船动力系统技术领域,解决了当蒸汽流量过大,汽轮机自身消耗不完,而过多的蒸汽无论是在停留在锅炉或者汽轮机中都会造成严重的危险的问题;具体为,包括锅炉,锅炉经蒸汽管路与汽轮机相连,汽轮机连通水力测功器,汽轮机连接冷凝器,冷凝器连接热井,热井通过冷却水管路连通锅炉,给水管上设有泵组;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冷凝器上设置副喉部,并通过蒸汽管路将副喉部与蒸汽锅炉直接连接,并在该蒸汽管路上设置单向阀,当锅炉内蒸汽流量过大,自身调节不及时时,直接开启单向阀,将蒸汽直接排入冷凝器,将多余的蒸汽处理后保证蒸汽动力系统正常运行。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舰船动力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船舶蒸汽动力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舰船蒸汽动力系统主要包括蒸汽发生器、汽轮机、冷凝器、传动装置、泵组等,冷凝器作为船用蒸汽动力系统的重要一环,冷凝器内的管束噪声声压级较高,频带也相对较宽,对于整个动力系统的声隐身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舰船降噪技术的进步,舰船管道噪声的重要性渐渐凸现了出来。主冷凝器连接着蒸汽管道与海水管道这两大重要管道,是舰船管道系统的一个重要的噪声源。由冷凝器产生的噪声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是管束振动时产生的结构噪声,二是管内外流体产生的流噪声。
由管束的结构特点所决定,气态工质在流经管束后将形成强烈的扰动,并发出气动噪声。当管束引起的扰动和管束自身的声学特性满足一定的条件是,将以其管束间的声共鸣,发出强烈的噪声。管束流致振动则是管束结构噪声产生的主要原因,并且,管束的振动将影响到管内外的流体,加剧流场的不稳定,因此所产生的压力脉动对冷凝器的流噪声有着重要贡献;目前的舰船蒸汽动力系统在工作过程中,在锅炉作为主要蒸汽来源时,需要锅炉长时间大功率的工作,而当蒸汽流量过大,汽轮机自身消耗不完,而过多的蒸汽无论是在停留在锅炉或者汽轮机中都会造成严重的危险。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船舶蒸汽动力控制系统。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冷凝器上设置副喉部,并通过蒸汽管路将副喉部与蒸汽锅炉直接连接,并在该蒸汽管路上设置单向阀,当锅炉内蒸汽流量过大,自身调节不及时时,直接开启单向阀,将蒸汽直接排入冷凝器,将多余的蒸汽处理后保证蒸汽动力系统正常运行。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一种船舶蒸汽动力控制系统,包括锅炉、汽轮机、水力测功器、冷凝器、泵组、蒸汽管路、冷却水管路及热井,所述锅炉经蒸汽管路与汽轮机相连,所述汽轮机连通水力测功器,所述汽轮机连接冷凝器,所述冷凝器连接热井,所述热井通过冷却水管路连通锅炉,冷却水管路上设有泵组;
所述冷凝器包括冷凝器壳体,所述冷凝器壳体一侧通过法兰连接件与进口水室连通,所述冷凝器壳体另一侧通过法兰连接件与出口水室连通,所述冷凝器壳体上端设置有主喉部和副喉部,所述主喉部通过蒸汽管路与汽轮机的排气口连通,所述副喉部通过蒸汽管路与锅炉连通,所述冷凝器壳体内设置有冷凝管束,所述冷凝管束的一端与分别与主喉部和副喉部连通,所述冷凝管束的另一端与热井连通;
所述管束包括管束壳体,所述管束壳体一端焊接有管板,所述管束壳体通过螺栓连接件设置在所述冷凝器壳体内,所述管板内设置有若干组并列设置的换热管,所述换热管与管板采用强度胀接连接;
具体的,所述冷凝器壳体靠近出水口室的一侧上设置有膨胀节。
具体的,所述锅炉与汽轮机之间的蒸汽管路上设置有蒸汽流量阀。
进一步的,所述副喉部与所述锅炉之间的蒸汽管路上设置有一组单向阀;通过设置副喉部,在锅炉蒸汽排量过大的情况下,开启单向阀,将蒸汽直接分流至冷凝器,保证整个系统的正常工作,不会出现锅炉内压过大的问题。
进一步的,所述管束长度方向上设有两块支撑隔板,将管子分成三跨。使管子具有足够的刚度和避开共振裕度,以避免管子由汽机引起的共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理工大学,未经哈尔滨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36509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降噪功能的发电用汽轮机
- 下一篇:热电联产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