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公铁车自动制动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0366576.8 | 申请日: | 2019-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98699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31 |
发明(设计)人: | 晁鲁强;刘宝运;郑澈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交通学院;山东交院机械厂;山东交通科技园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F1/00 | 分类号: | B60F1/00;B61H11/06;B60T13/26;B60T15/02 |
代理公司: | 11371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张伟 |
地址: | 250357 山东省济***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均衡风缸 换向控制阀 供气系统 自动制动系统 工作位 作用阀 公铁 连通 本实用新型 车辆配件 反馈调节 连接管路 制动操作 出气端 进气端 列车管 输气端 缓解 | ||
1.一种公铁车自动制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供气系统(10)、均衡风缸(30)、换向控制阀(20)和作用阀(40);
所述均衡风缸(30)的进气端与所述供气系统(10)的输气端连通,所述均衡风缸(30)的出气端与列车管连通,所述作用阀(40)能够反馈调节所述均衡风缸(30);所述换向控制阀(20)设置在所述供气系统(10)与所述均衡风缸(30)的连接管路上,所述换向控制阀(20)具有多个工作位,且每个所述工作位能够分别作用于所述均衡风缸(3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公铁车自动制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向控制阀(20)具有缓解位(201)、保压位(202)和制动位(203),所述缓解位(201)、所述保压位(202)和所述制动位(203)能够分别作用于所述均衡风缸(3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公铁车自动制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作用阀(40)包括阀体(401)和位于所述阀体(401)内的阀芯;
所述阀体(401)的进口端与所述供气系统(10)连通,所述阀体(401)的出口端与所述列车管连通,所述阀芯能够相对所述阀体(401)的内腔移动,以调节所述供气系统(10)与所述列车管的连通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公铁车自动制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作用阀(40)还包括驱动所述阀芯移动的活塞缸(402);
所述活塞缸(402)包括缸体和活塞,所述活塞将所述缸体划分为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与所述均衡风缸(30)连通,所述第二腔体与所述阀体(401)连接所述列车管的通路连通,且所述活塞朝向所述第一腔体的端面设置有第一活塞杆,所述活塞朝向所述第二腔体的端面设置有第二活塞杆;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二腔体之间的压力差促使所述活塞相对所述缸体移动,带动所述阀芯同步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公铁车自动制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公铁车自动制动系统还包括紧急制动阀(50);
所述紧急制动阀(50)设置在所述作用阀(40)的出气端,且所述紧急制动阀(50)能够作用于所述列车管。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公铁车自动制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紧急制动阀(50)具有正常位(501)和紧急位(502),所述正常位(501)和所述紧急位(502)能够分别作用于所述作用阀(4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公铁车自动制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公铁车自动制动系统还包括单向阀(60);
所述单向阀(60)设置在所述供气系统(10)的出气口处,所述供气系统(10)产生的气流通过所述单向阀(60)流向所述均衡风缸(30)和所述作用阀(40);
经过所述单向阀(60)的气流分为第一气路和第二气路,所述第一气路与所述作用阀(40)的阀体连通,所述第二气路与所述均衡风缸(30)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公铁车自动制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公铁车自动制动系统还包括减压阀(70);
所述减压阀(70)设置在所述第二气路上,且所述减压阀(70)位于所述换向控制阀(20)的进气端。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公铁车自动制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公铁车自动制动系统还包括第一滤清器(80);
所述第一滤清器(80)设置在所述供气系统(10)和所述单向阀(60)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公铁车自动制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公铁车自动制动系统还包括第二滤清器(90);
所述第二滤清器(90)设置在所述紧急制动阀(50)与所述列车管的连接管路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交通学院;山东交院机械厂;山东交通科技园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山东交通学院;山东交院机械厂;山东交通科技园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366576.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低双头拖车套管
- 下一篇:上轨系统及公铁车上轨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