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车用冷却管路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0377128.8 | 申请日: | 2019-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21021789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31 |
发明(设计)人: | 曾毅;乔富雄;唐豪;尹哲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柳州五菱柳机动力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P11/04 | 分类号: | F01P11/04 |
代理公司: | 柳州市荣久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5113 | 代理人: | 梁春芬 |
地址: | 545005 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冷却 管路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车用冷却管路结构,包括软管和支撑软管的管夹装置,管夹装置包括金属支架与塑胶管夹,金属支架一端向下弯折延伸设有与缸体连接的连接臂Ⅰ,连接臂Ⅰ上设有与缸体连接的连接孔,固定螺钉穿过连接孔可将金属支架整体固定连接在缸体侧缘,金属支架另一端向上弯折延伸设有与塑胶管夹连接的连接臂Ⅱ,连接臂Ⅱ上设有与塑胶管夹对接的矩形通孔,塑胶管夹包括连接座和连接在连接座一侧用于夹持软管的一对夹持臂,连接座外轮廓是与矩形通孔内轮廓相同的矩形结构,连接座的相对两侧壁连接有与矩形通孔侧壁相卡持的弹性卡扣。本实用新型利用软管周边现有的资源来增加支撑固定的结构,从而防止软管在动态环境下与周边零件磨损产生漏水的风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配件,特别涉及一种车用冷却管路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车用小循环冷却系统如图1所示,由软管2一端接进水管路,软管2另一端接出水管路,中间跨距较大,且没有支撑固定的措施,工作时因冷却水在软管内部流动,水压较大时,软管2容易晃动,由于周围空间较为紧凑,软管与其他零件距离较近,在这种动态环境下工作,软管易与其他零件发生磨损,时间长了之后,软管容易产生漏水的风险。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车用冷却管路结构,利用软管周边现有的资源来增加支撑固定的结构,从而防止软管在动态环境下与周边零件磨损产生漏水的风险。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车用冷却管路结构,包括软管,还包括支撑软管的管夹装置,管夹装置包括金属支架与塑胶管夹,金属支架一端向下弯折延伸设有与缸体连接的连接臂Ⅰ,连接臂Ⅰ上设有与缸体连接的连接孔,固定螺钉穿过连接孔可将金属支架整体固定连接在缸体侧缘,金属支架另一端向上弯折延伸设有与塑胶管夹连接的连接臂Ⅱ,连接臂Ⅱ上设有与塑胶管夹对接的矩形通孔,塑胶管夹包括连接座和连接在连接座一侧用于夹持软管的一对夹持臂,连接座外轮廓是与矩形通孔内轮廓相同的矩形结构,连接座的相对两侧壁连接有与矩形通孔侧壁相卡持的弹性卡扣。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连接臂Ⅰ底端一侧向内弯折延伸设有可与缸体相抵靠的定位板。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金属支架一侧设有同时与金属支架主体侧缘及连接臂Ⅰ、连接臂Ⅱ侧缘连接的加强侧边。
本实用新型车用冷却管路结构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软管通过塑胶管夹夹持,并通过金属支架固定在缸体上,相比之前无固定夹持措施的小循环冷却管路,可避免软管由于在动态环境下晃动与周边零件磨损而产生的漏水风险,在整个发动机管路外观布置上也显得更整齐,管夹装置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借用一个紧固油气分离室盖板的紧固螺栓就可以将金属支架固定的缸体侧缘,成本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车用冷却管路结构作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是现有技术的车用冷却管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车用冷却管路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管夹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管夹装置的金属支架与塑胶管夹分解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1-缸体,2-软管,3-油气分离室盖板,4-夹持臂,5-金属支架,6-定位板,7-弹性卡扣,8-连接臂Ⅱ,9-连接座,10-连接孔,11-连接臂Ⅰ,12-矩形通孔,13-加强侧边。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柳州五菱柳机动力有限公司,未经柳州五菱柳机动力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37712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混凝土制备装置
- 下一篇:一种平面磨床的加工台底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