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白车身焊装在线检测工作站AGV台车的定位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378463.X | 申请日: | 2019-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998643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24 |
发明(设计)人: | 高建昊;蔡金生;王曼华;郭鑫;崔颖;孙小海;周明文;李国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37/00 | 分类号: | B23K37/00 |
代理公司: | 22201 长春吉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刘世纯 |
地址: | 130011 吉林省长春市***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定位导轨 到位检测装置 定位导槽 定位框架 气缸 台车 定位夹爪 定位装置 在线检测 底座 工作站 固定限位机构 本实用新型 到位检测 平行安装 平行布置 台车车轮 台车位置 白车身 校准 焊装 夹爪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白车身焊装在线检测工作站AGV台车的定位装置,属于定位装置技术领域,包括定位框架及定位导槽;所述定位框架包括定位夹爪、气缸、到位检测装置、定位导轨、底座及支柱,所述支柱固定在底座上,所述定位导轨平行安装于支柱上,所述气缸与定位夹爪组成固定限位机构,固定在定位导轨上,所述到位检测装置安装在定位导轨末端;所述的定位导槽安装于地面且与定位导轨平行布置。该装置通过定位导槽定位AGV台车车轮,引导其进入在线检测工作站;通过定位框架导向进一步校准AGV台车方向;通过到位检测装置实现AGV台车到位检测;通过夹爪及气缸实现AGV台车位置固定。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定位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白车身焊装在线检测工作站AGV台车的定位装置。
背景技术
为满足用户多元化、个性化、定制化需求,应对汽车行业日益增长的竞争压力,各大主机厂正致力于打造智能化、定制化、柔性化、自动化的现代制造工厂。焊装车间为实现柔性化、定制化、自动化生产,AGV正逐步应用于焊装车间物流传输,甚至在未来取代传统滚床、滑橇等线体传输方式,以便于根据车型迭代实现焊装生产线低成本、高效率改造。目前,焊装车间使用的AGV主要以磁条为导向及定位,定位精度差,不能满足在线检测工作站对白车身定位精度的高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为有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白车身焊装在线检测工作站AGV台车的定位装置,该定位装置由定位框架和定位导槽两大部分定位组成,实现对AGV台车的定位。通过定位导槽定位AGV台车车轮,引导其进入在线检测工作站;通过定位框架导向进一步校准AGV台车方向;通过到位检测装置实现AGV台车到位检测;通过夹爪及气缸实现AGV台车位置固定。
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用于白车身焊装在线检测工作站AGV台车的定位装置,包括定位框架及定位导槽1;所述定位框架包括定位夹爪2、气缸3、到位检测装置4、定位导轨5、底座6及支柱7,所述支柱7固定在底座6上,所述定位导轨5平行安装于支柱7上,所述气缸3与定位夹爪2组成固定限位机构,固定在定位导轨5上,所述到位检测装置4安装在定位导轨5末端;所述的定位导槽1安装于地面且与定位导轨5平行布置。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6通过螺栓与地面连接,支柱7与底座6通过弧焊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到位检测装置4上还设置有缓冲器。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导槽1入口处为喇叭状。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导槽1的数量为两个,定位夹爪2的数量为四个,气缸3的数量为四个,到位检测装置4的数量为四个,定位导轨5的数量为两个,所述底座6及支柱7的数量均为十二个,均匀布置。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当AGV台车载白车身进入在线检测工作站,首先车轮定位导槽1对AGV车轮进行定位导向,初步调整AGV台车运动方向,之后定位导轨5对AGV车架进行定位导向,确保AGV台车准确进入工位,到位检测装置4检测AGV台车到位后,传送信号,气缸3带动夹爪2对AGV台车位置固定,实现精确定位,且保证在线检测全过程无松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如下: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定位装置定位AGV台车,简单可靠、定位准确,尤其适用于AGV转向空间不足等特殊环境。当AGV台车载白车身进入在线检测工作站,首先车轮定位导槽对AGV车轮进行定位导向,初步调整AGV台车运动方向,之后车架定位导向对AGV车架进行定位导向,确保AGV台车准确进入工位,到位检测装置检测AGV台车到位后,传送信号,气缸带动夹爪对AGV台车位置固定,实现精确定位,且保证在线检测全过程无松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白车身焊装在线检测工作站AGV台车的定位装置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37846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环保型锆换热器管口焊接保护罩
- 下一篇:一种二极管生产用焊接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