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照明节能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0444887.1 | 申请日: | 2019-04-03 |
公开(公告)号: | CN21032809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4 |
发明(设计)人: | 朱学莉 | 申请(专利权)人: | 硅湖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H05B47/115 | 分类号: | H05B47/115;H05B47/16;H05B47/11;H05B47/18;H04L29/08;H02M7/02 |
代理公司: | 苏州市方略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67 | 代理人: | 刘燕娇 |
地址: | 2153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照明 节能 系统 | ||
1.照明节能系统,包括管理中心主节点(1)、RS-485网络(2)、各楼层终端节点(3)和各楼层子网主机(4),所述RS-485网络(2)包括RS-485主干网络(21)和若干子网络(22),所述各楼层终端节点(3)包括教学楼内各楼层的所有教室终端节点(31),所述管理中心主节点(1)通过RS-485主干网络(21)与各楼层子网主机(4)连接,所述教室终端节点(31)通过RS-485双绞线与各楼层子网主机(4)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理中心主节点(1)包括PC机(11)和RS-485主控制器(12),所述PC机(11)和RS-485主控制器(12)通过串口连接,所述子网络(22)将位于同一层的教室终端节点(31)与楼层子网主机(4)之间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节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教室终端节点(31)包括电源转换模块(311)、微控制器(312)、人机交互界面(313)、传感器模块(314)、开关执行模块(315)和数据接口(316),所述电源转换模块(311)与微控制器(312)的电源接口连接,所述人机交互界面(313)与微控制器(312)连接,所述传感器模块(314)与微控制器(312)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开关执行模块(315)与微控制器(312)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数据接口(316)与微控制器(312)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照明节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模块(314)包括一组热释电红外传感器(3141)、一组红外传感器(3142)和一组照度传感器(3143),所述一组热释电红外传感器(3141)固定设置在教室内,所述一组红外传感器(3142)固定设置在教室入口处,所述一组照度传感器(3143)固定设置在教室的外墙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照明节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转换模块(311)包括220V电源、变压器(3116)、桥式整流电路(3117)、三端稳压器(3111)、第一电容(3112)、第二电容(3113)、第三电容(3114)和第四电容(3115),所述220V电源与变压器(3116)连接,所述变压器(3116)与桥式整流电路(3117)连接,所述第一电容(3112)和第二电容(3113)并联,所述第一电容(3112)和第二电容(3113)并联的一端和三端稳压器(3111)的输出端连接,并且第一电容(3112)和第二电容(3113)并联的另一端与GND连接,所述第三电容(3114)和第四电容(3115)并联,所述第三电容(3114)和第四电容(3115)并联的一端与三端稳压器(3111)的输入端连接,并且第三电容(3114)和第四电容(3115)并联的另一端与GND连接,所述三端稳压器(3111)的接地端与DND连接,所述三端稳压器(3111)的输出端与微控制器(312)的电源端连接,所述桥式整流电路(3117)的输出端与第三电容(3114)、第四电容(3115)并联的一端以及三端稳压器(3111)的输入端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照明节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控制器(312)的型号为LPC1114FBD48。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照明节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照度传感器(3143)的型号为BH1750FVI。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照明节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端稳压器(3111)的型号为LM7805。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照明节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人机交互界面(313)的型号为LCD1602。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照明节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执行模块(315)包括第一三极管(3151)、第一光电耦合器(3152)、第一可控硅(3153)、第二三极管(3154)、第二光电耦合器(3155)、第二可控硅(3156)、照明灯具(3157)和手动开关(3158),所述第一三极管(3151)和第二三极管(3154)的基极均与微控制器(312)的输出端连接,并且第一三极管(3151)和第二三极管(3154)与微控制器(312)不同的输出管脚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3151)的发射极与第一光电耦合器(3152)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光电耦合器(3152)的输出端一端与第一可控硅(3153)连接,并且第一光电耦合器(3152)的输出端另一端与照明灯具(3157)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可控硅(3153)的一端与火线连接,并且第一可控硅(3153)的另一端与手动开关(3158)连接,所述手动开关(3158)设置在第一可控硅(3153)与照明灯具(3157)之间;所述第二三极管(3154)的发射极与第二光电耦合器(3155)连接,所述第二光电耦合器(3155)的输出端一端与第二可控硅(3156)连接,并且第二光电耦合器(3155)的输出端的另一端与照明灯具(3157)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可控硅(3153)的2个端子与手动开关(3158)串联,并且第一可控硅(3153)和手动开关(3158)串联的两端与第二可控硅(3156)的两个管脚并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硅湖职业技术学院,未经硅湖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444887.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二极管焊接设备及串焊机
- 下一篇:一种用于镁棒的半自动卡帽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