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原位再生的VOCs吸附光催化和臭氧协同净化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485591.4 | 申请日: | 2019-04-11 |
公开(公告)号: | CN21038547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4 |
发明(设计)人: | 杨道军;张纪文;陆朝阳;徐遵主;李明;易斌;蒋海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大学环境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86 | 分类号: | B01D53/86;B01D53/76;B01D53/44;B01D53/66 |
代理公司: | 南京钟山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52 | 代理人: | 蒋厦 |
地址: | 211505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原位 再生 vocs 吸附 光催化 臭氧 协同 净化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原位再生的VOCs吸附光催化和臭氧协同净化装置,包括装置内部环形分布的紫外灯管和加热灯管,所述紫外灯管和加热灯管外周为电晕发生极电净化丝,所述电晕发生极电净化丝通过装配在环形安装架内的丝托缠绕形成环形布置;所述电晕发生极电净化丝外侧依次为负载光催化剂的活性炭纤维吸附层、臭氧催化剂层和集尘极,所述活性炭纤维吸附层、臭氧催化剂层和集尘极贴合在一起制成桶状结构,最外层的外侧集尘极形成装置的骨架,为金属网状结构。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能够有效去除VOCs,净化效率较高,且同时能够对VOCs分解产物进行有效脱附处理,及时恢复净化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业废气净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原位再生的VOCs吸附光催化和臭氧协同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根据中国环境规划院研究结果表明,VOCs年排放量大约在3100万吨,VOCs的减排潜力巨大。《十三五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工作方案》明确要求到2020年全国VOCs的排放总量比2015年下降10%以上,VOCs治理也逐渐受到重视并取得一定进展,各省市纷纷根据当地的产业结构和VOCs污染情况出台了相应措施和规范;但是医药化工、包装印刷以及高校实验室等低浓度大风量的VOCs治理仍不够理想。随着越来越严格的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陆续制定,具备低浓度大风量VOCs排放特征的企业或者高校也将按照相应规定进行工程建设改造,市场规模保守估计将超过1400亿元。
目前处理低浓度大风量VOCs常见的办法为吸附、吸收、光催化和等离子体工艺,吸附法和吸收法存在运行费用高,需要更换吸附剂和吸收液,危废处置量大的问题;光催化和等离子体工艺存在二次污染和实际净化效率不佳等问题很难满足日益严格的环保要求。
中国专利CN 104923073 A公开了一种利用废气余热发生光降解废气的处理装置,包括了集热与控制换热系统、与集热与控制换热系统相连的热电发电系统、以及最终的废气光降解系统,其中集热与控制换热系统中包括限流器,盘式换热板;热电发电系统包括绝缘层与N, p型半导体材料及铜片;废气光降解系统包括除尘网状板、紫外灯管、光催化板、活性炭纤维网。本实用新型实现了工业废气,汽车尾气带来的热量在集热控制系统下,进行换热从而产生温差,进一步运用赛贝克效应,使热转变成电,给光催化降解系统中的紫外灯管提供电能,从而确保后续的光降解废气得以不断进行,该专利光催化板,是运用纳米二氧化钛负载的网状金属板,并且在金属网孔中填充纳米级二氧化钛。该专利设置的活性炭纤维网增加比表面积提高了光催化反应效率,但是光催化降解产物如水气等会占据活性炭纤维的微孔,降低其比表面积,由于水气的竞争吸附影响后续净化效率。
中国专利CN106512719A公开了一种等离子体、光催化剂和氮氧化物吸收剂复合的叠式管状空气净化装置,包括初级过滤装置、内置陶瓷管、外层陶瓷管、金属芯棒、活性炭纤维疏松材料、固定装置、氮氧化物吸收装置、气体动力装置、电源和控制装置。采用初级过滤装置、叠式管状等离子体装置、复合光催化剂模块及氮氧化物吸收剂模块,通过功能模块的复合和集成,能对含有有机污染物的空气实现多级和深度处理,对降解挥发性有机物产生的无机副产物如臭氧、二氧化氮,有机副产物如氰化物的处理不仅能达标,而且不会引发二次污染。该实用新型装置充分考虑到等离子体降解挥发性有机物产生的有机、无机副产物,确保排放的副产物达标,但仍未解决光催化降解如水气等产物会占据活性炭纤维的微孔,而导致后续光催化效率下降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采用现有技术处理VOCs治理净化效率不高、投资大、寿命短、存在二次污染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可原位再生的VOCs吸附光催化和臭氧协同净化装置。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能够有效去除VOCs,净化效率较高,且同时能够对VOCs分解产物进行有效脱附处理,及时恢复净化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大学环境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公司,未经南京大学环境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48559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