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吸能盒、车身吸能结构及汽车有效
申请号: | 201920504419.9 | 申请日: | 2019-04-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97570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10 |
发明(设计)人: | 王维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9/34 | 分类号: | B60R19/34 |
代理公司: | 11243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许静;安利霞 |
地址: | 102606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吸能 筒身 吸能盒 本实用新型 吸能结构 汽车轻量化 安全性能 方向设置 方向延伸 抗弯性能 有效传递 两级式 车身 环绕 汽车 保证 | ||
1.一种吸能盒,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吸能部(101)以及由所述第一吸能部(101)沿第一方向延伸形成的第二吸能部(102);
所述第一吸能部(101)包括:第一筒身(1011)以及至少三个环绕所述第一筒身(1011)设置的第二筒身(1012),其中,所述第一筒身(1011)以及所述第二筒身(1012)的长度方向均沿所述第一方向设置,且所述第一筒身(1011)沿所述第一方向突出的部分形成为所述第二吸能部(1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能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能部(101)以及所述第二吸能部(102)为一体成型结构,且所述第二筒身(1012)与所述第一筒身(1011)之间至少共用一侧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能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吸能部(102)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第一长度与所述第二筒身(1012)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第二长度的差值为非负数且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长度的一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能盒,其特征在于,在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横截面上,所述第一筒身(1011)所围成的图形的第一中心与每一所述第二筒身(1012)所围成的图形的第二中心与的连线,与所述第一筒身(1011)的侧壁形成一交点,其中,所述第二中心与对应的所述交点之间的第二距离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中心与所述交点之间的第一距离的三分之一,且所述第二距离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距离的二分之一。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吸能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筒身(1011)以及所述第二筒身(1012)的在所述横截面上所围成的图形包括:矩形以及三角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能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能部(101)以及所述第二吸能部(102)上还设置有溃缩引导槽;
其中,所述溃缩引导槽设置于所述第一筒身(1011)以及所述第二筒身(1012)的侧壁上,且所述溃缩引导槽的深度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筒身(1011)或所述第二筒身(1012)的侧壁向所述第一筒身(1011)的内部凹陷,所述溃缩引导槽的长度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以及所述深度方向。
7.一种车身吸能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纵梁(2)、前防撞梁(3)以及连接所述纵梁(2)以及所述前防撞梁(3)的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吸能盒(1);
其中,所述吸能盒(1)的第一吸能部(101)远离所述第二吸能部(102)的第一端与所述纵梁(2)固定连接,所述吸能盒(1)的第二吸能部(102)的远离所述第一吸能部(101)的第二端与所述前防撞梁(3)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身吸能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个辅助支架;
其中,所述辅助支架的第一安装部与所述第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辅助支架与所述第一安装部对应的第二安装部与所述纵梁(2)固定连接,或者所述第一安装部与所述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安装部与所述前防撞梁(3)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身吸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支架包括:L型支架以及法兰盘;
其中,所述L型支架包括两个相互垂直设置的支架,所述第二安装部为具有面向所述纵梁(2)或所述前防撞梁(3)的表面的所述支架,所述第一安装部为所述L型支架的另一所述支架。
10.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7至9任一项所述的车身吸能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504419.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汽车前防撞梁总成
- 下一篇:一种用于油田修井机的翻转式前防护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