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发动机散热马达盖壳体全自动综合检测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920504679.6 | 申请日: | 2019-04-15 |
公开(公告)号: | CN21008010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18 |
发明(设计)人: | 余松涛;于亮;王怀保;丰振宇;颜智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辛迪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7C5/34 | 分类号: | B07C5/34;B07C5/02;B07C5/00;G01B21/00;G01N3/08;G01M1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王学芝 |
地址: | 315033 浙江省宁波***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动机 散热 马达 壳体 全自动 综合 检测 设备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检测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发动机散热马达盖壳体全自动综合检测设备,包括机架、下料装置和检测装置,所述下料装置设置在第一架体上用于将壳体从工件检测装置上下料到输送线上,所述下料装置上设有可旋转的夹持头,所述检测装置包括控制器、两个定位组件和两个检测组件,本实用新型当需要对马达盖壳体进行综合检测时,首先由上料装置将壳体放置到定位组件上,每个检测组件对应一个定位组件,通过主检测部件检测壳体是否位置正确,再通过若干个下压组件检测壳体周围以综合检测壳体,并且下料装置上设置有旋转头,两个定位组件呈旋转对称,因此旋转头能够对两个定位组件进行下料,同时检测两个壳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检测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发动机散热马达盖壳体全自动综合检测设备。
背景技术
电机的壳体为环柱体,壳体的散热能力较差,壳体内部的元件工作时产生的热量不易及时散出。同时壳体的强度较低,壳体容易受到外力发生变形,进而壳体容易挤压壳体内部的元件,进而元件容易受到挤压而发生损坏。
考虑到以上几点,在加工马达盖壳体之后一般会针对性的对壳体进行全方位的检测,但现有的检测方法一般为人工检测,没有对应的全自动检测设备,因此检测效率较低,跟不上生产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动机散热马达盖壳体全自动综合检测设备。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提供一种发动机散热马达盖壳体全自动综合检测设备,包括机架、下料装置和检测装置,所述机架包括第一架体和第二架体,第一架体设置在第二架体的前侧,所述下料装置设置在第一架体上用于将壳体下料至输送线上,所述下料装置上设有可旋转的夹持头,所述检测装置包括控制器、两个定位组件和两个检测组件,所述控制器固定设置在第二架体上,两个定位组件呈旋转对称设置在第二架体上,每个检测组件设置在一个定位组件上用于检测壳体,每个检测组件包括主检测部件和若干个下压组件,所述主检测部件固定设置在定位组件上并位于壳体旁侧用于定位壳体位置,若干个下压组件均匀设置在定位组件周围用于固定壳体。
作为发动机散热马达盖壳体全自动综合检测设备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定位组件包括底板、固定座、若干个限位块和若干个插接销,所述底板固定设置在第二架体的顶部,所述固定座设置在底板上,若干个插接销固定设置在固定座的顶部用于固定壳体,所述个限位块均匀设置在固定座上用于限位壳体旋转。
作为发动机散热马达盖壳体全自动综合检测设备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主检测部件包括支撑架、第一气缸、定位头和两个导杆,所述支撑架固定设置在底板的顶部并位于固定座旁侧,所述第一气缸固定设置在支撑架的顶部,第一气缸的输出端插接设置在支撑架上,所述定位头设置在第一气缸的输出端上,两个导杆一端固定设置在定位头上,另一端可滑动的插接设置在支撑架上以限定定位头运动方向。
作为发动机散热马达盖壳体全自动综合检测设备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气缸的输出端固定设置有推头,所述定位头上设有安装槽,所述推头拆卸的设置在安装槽内以推动定位头。
作为发动机散热马达盖壳体全自动综合检测设备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壳体上设有卡块,定位头上设有卡槽,所述卡槽与卡块卡接配合。
作为发动机散热马达盖壳体全自动综合检测设备的一种优选方案,每个下压组件包括第二气缸、支架、旋转架和两个支撑连杆,所述第二气缸固定设置在底板的顶部并位于固定座旁侧,所述支架固定设置在第二气缸缸体上,两个支撑连杆分别铰接设置在支架的两侧并通过卡箍固定,所述支架一端铰接设置在第二气缸的输出端上,支架中部的两个侧壁与两个支撑连杆铰接配合并通过卡箍固定,所述支架远离第二气缸的一端还设有下压片,下压片以固定壳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辛迪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宁波辛迪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50467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往复式双阶连续混炼挤出造粒机除尘室
- 下一篇:弯线夹具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