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隧道仰拱钢筋定位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510320.X | 申请日: | 2019-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98751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31 |
发明(设计)人: | 李永涛;杨宇;王列学;李宝义;沈天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第六冶金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11/10 | 分类号: | E21D11/10 |
代理公司: | 44470 广东君龙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金永刚 |
地址: | 450006***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定位板 仰拱 支撑板 支撑架 本实用新型 钢筋 前侧边缘 层间距 钢筋定位装置 平行间隔距离 纵向方向设置 定位板长度 横向平行 间隔开设 紧固装置 平行设置 生产效率 一体连接 紧固件 连接孔 搭接 隧道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隧道仰拱钢筋定位装置。包括平行设置两个的支撑架,支撑架上方沿纵向方向设置有一体连接的支撑板,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分别横向平行搭接在两个支撑板上,并通过紧固件固定在支撑板上,第一定位板的前侧边缘和第二定位板的前侧边缘处间隔开设有多个用于安放仰拱钢筋的卡槽,通过支撑架确定仰拱钢筋的层间距;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之间还设置有多个用于固定保持二者之间平行间隔距离的紧固装置,进一步保持了仰拱钢筋的层间距。并且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的左右端还设置有连接孔,便于扩展连接相邻一侧的定位板,保证了仰拱循环对定位板长度的需求。本实用新型操作简单,节省人力,提高了生产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隧道仰拱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隧道仰拱钢筋定位装置。
背景技术
山岭隧道洞身段支护衬砌绝大部分采用新奥法原理设计,采用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的复合式衬砌。由于围岩因为后期变形载荷较大,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确保隧道支护结构的安全。
施工过程中,因为钢筋加工角度、工人手工操作误差大等原因,造成仰拱钢筋定位不准确。隧道仰拱钢筋的间距和两层仰拱钢筋之间的层间距会受到影响,造成合格率低。传统的定位装置过于简单,且仅对仰拱钢筋的间距起到作用,对仰拱钢筋层间距不能起到作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隧道仰拱钢筋定位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仰拱钢筋层间距定位不准确,仰拱钢筋安装合格率低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隧道仰拱钢筋定位装置,包括平行设置两个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方沿纵向方向设置有一体连接的支撑板,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分别横向平行搭接在两个所述支撑板上,并通过紧固件固定在所述支撑板上,所述第一定位板的前侧边缘和所述第二定位板的前侧边缘处间隔开设有多个用于安放仰拱钢筋的卡槽,所述第一定位板和所述第二定位板之间还设置有多个用于固定保持二者之间平行间隔距离的紧固装置。
优选的,所述支撑板上纵向开设有多个用于调整所述第一定位板和所述第二定位板上之间间距的竖直向下的定位孔,所述第一定位板的左右两端和所述第二定位板上的左右两端也对应开设有竖直向下的定位孔,所述紧固件通过所述定位孔将所述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与所述支撑板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定位板横截面和所述第二定位板的横截面均呈“L”型,所述第一定位板的底面和所述第二定位板的底面与所述支撑板接触,所述第一定位板的侧面与所述第二定位板的侧面垂直于所述支撑板。
优选的,所述紧固装置包括丝杠,定位块,紧固螺栓;所述丝杠垂直贯穿所述第一定位板的侧面以及所述第二定位板的侧面,所述第一定位板侧面的外侧以及所述第二定位板侧面的外侧均通过穿设在丝杠上的紧固螺栓固定;所述第一定位板侧面的内侧以及所述第二定位板侧面的内侧均通过穿设在丝杠上的定位块固定。
优选的,所述第二定位板侧面的内侧与所述定位块之间设置有穿设在丝杠上的套筒。
优选的,所述第一定位板的左右两端和所述第二定位板的左右两端均开设有连接孔,用于扩展连接相邻一侧的定位板。
优选的,所述卡槽之间的间隔为200mm,250mm或者300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隧道仰拱钢筋定位装置。包括平行设置两个的支撑架,支撑架上方沿纵向方向设置有一体连接的支撑板,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分别横向平行搭接在两个支撑板上,并通过紧固件固定在支撑板上,第一定位板的前侧边缘和第二定位板的前侧边缘处间隔开设有多个用于安放仰拱钢筋的卡槽,通过支撑架确定仰拱钢筋的层间距;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之间还设置有多个用于固定保持二者之间平行间隔距离的紧固装置,进一步保持了仰拱钢筋的层间距。并且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的左右端还设置有连接孔,便于扩展连接相邻一侧的定位板,保证了仰拱循环对定位板长度的要求。本实用新型操作简单,节省人力,提高了生产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第六冶金建设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第六冶金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51032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