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极限减薄率测试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0518492.1 | 申请日: | 2019-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21101381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4 |
发明(设计)人: | 王策;胡剑锋;刘畅;赖兴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相城);苏州达美特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08 | 分类号: | G01N3/08;G01N3/02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郝彩华 |
地址: | 215134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极限 减薄率 测试 机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极限减薄率测试机构,包括冲头和用于放置待测样件的底座,所述冲头与万能试验机的上夹头连接,所述底座设置在所述万能试验机的工作台面上。该极限减薄率测试机构结构简单,可直接对待测样件的极限减薄率进行测试,且测试结果准确,对冲压产品的研发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材料性能测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极限减薄率测试机构。
背景技术
冲压成型过程中,冲压件受力变形,由于冲压件的力学性能因素,若冲压件减薄过多,则冲压件容易产生裂纹,测试冲压件的极限减薄率,能对冲压件的开裂风险进行评估,为冲压件成型提供保障。
目前冲压件的极限减薄率主要参考冲压减薄率评判标准评估或者理论计算得到。根据标准评估,准确性较低。通过理论计算,影响因素较多,也不能保证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供一种极限减薄率测试机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极限减薄率测试机构,包括冲头、压模、垫模和底支撑组件,待测样件夹持在所述压模和所述垫模之间,所述压模位于所述垫模的上方,所述底支撑组件支撑在所述垫模的下方,所述底支撑组件固定设置在万能试验机的工作台面上,所述底支撑组件上设置有试验时容纳所述冲头的容纳空间,所述冲头与所述万能试验机的上夹头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垫模的上端面上设置有用于对所述待测样件的位置进行限定的限位部,所述限位部的厚度小于所述待测样件的厚度。
进一步地,所述压模的中部设置有贯穿其上下两端面的第一开孔,所述垫模的中部设置有贯穿其上下两端面的第二开孔,所述第一开孔、所述第二开孔和所述冲头的中心轴线沿同一直线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开孔和所述第二开孔的直径均大于所述冲头的直径。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开孔包括第一段和第二段,所述第一段位于所述第二段的上部,所述第一段的下部与所述第二段的上部相接,所述第一段为直孔,所述第二段从上向下直径逐渐增大。
进一步地,所述底支撑组件包括多个支撑腿和下底板,多个所述支撑腿的上端部均固定设置在所述垫模的底部,多个所述支撑腿的下端部均固定设置在所述下底板上,所述下底板设置在所述万能试验机的工作台面上,各个所述支撑腿的内侧所围成的空间形成试验时容纳所述冲头的所述容纳空间。
优选地,所述测试机构还包括上底板,所述冲头设置在所述上底板上,所述上底板与所述万能试验机的上夹头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冲头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上底板上。
优选地,所述冲头的工作表面为球形。
优选地,所述冲头的工作表面的粗糙度不大于Ra0.4um,维氏硬度至少为750HV30。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实用新型的极限减薄率测试机构结构简单,可直接对待测样件的极限减薄率进行测试,且测试结果准确,对冲压产品的研发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极限减薄率测试机构的立体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极限减薄率测试机构的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阐述。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极限减薄率测试机构包括冲头1,冲头1用于对待测样件进行冲压,冲头1设置在万能试验机的上夹头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相城);苏州达美特汽车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相城);苏州达美特汽车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51849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利用杠杆原理转换的小功率启动器
- 下一篇:一种五味子的空气能烘干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