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绕线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0550434.7 | 申请日: | 2019-04-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98719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31 |
发明(设计)人: | 熊武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朗国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H54/28 | 分类号: | B65H54/28 |
代理公司: | 44368 深圳市智胜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齐文剑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动力机构 绕线结构 缠绕 第一端 限位件 本实用新型 范围水平 固定设置 转动机构 缠绕线 绕线轴 预设 转动 移动 配合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绕线结构,所述绕线结构用于缠绕线,所述线包括与所述绕线结构缠绕住的第一端和远离第一端的第二端,包括第一动力机构和第二动力机构,所述第一动力机构与所述第一端固定设置,所述第一动力机构能够转动且带动所述线进行缠绕,所述第二动力机构包括限制所述第二端水平位置的限位件及带动所述限位件在预设范围水平移动的转动机构。通过采用第一动力机构与第二动力机构的相互配合,将线均匀且准确的缠绕到绕线轴上,结构简单,成本低。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绕线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绕线结构。
背景技术
绕线结构是把线状的物体缠绕到特定工件上的设备,通常用于铜线缠绕。
现有的绕线结构,是采用软件或者是PLC控制绕线,使线分布在绕线轴上。
目前,采用这些绕线结构进行绕线,不能达到较好的绕线精度,且结构相对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实用新型以便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绕线结构。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绕线结构,所述绕线结构用于缠绕线,所述线包括与所述绕线结构缠绕住的第一端和远离第一端的第二端,包括第一动力机构和第二动力机构,所述第一动力机构与所述第一端固定设置,所述第一动力机构能够转动且带动所述线进行缠绕,所述第二动力机构包括限制所述第二端水平位置的限位件及带动所述限位件在预设范围水平移动的转动机构。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动力机构包括绕线马达、绕线齿轮箱和绕线轴,所绕线齿轮箱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绕线马达固定连接,所述绕线齿轮箱设有带动所述绕线轴转动的第一输出端,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绕线轴固定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绕线齿轮箱包括绕线齿轮箱壳、第一绕线齿轮和第二绕线齿轮,所述第一绕线齿轮与所述绕线马达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绕线齿轮与所述绕线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绕线齿轮与所述第二绕线齿轮相互啮合,所述绕线齿轮箱壳包覆于所述第一绕线齿轮与所述第二绕线齿轮外部。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动力机构还包括导轨,所述限位件与所述导轨滑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导轨长度小于等于所述绕线轴长度。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动力机构还包括摆线马达、摆线齿轮箱和旋转轴,所述摆线齿轮箱设有随所述摆线马达转动的第二输出端,所述旋转轴与所述第二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转动机构的一端与所述限位件活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旋转轴转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摆线齿轮箱包括第一摆线齿轮、第二摆线齿轮和摆线齿轮箱壳,所述第一摆线齿轮与所述摆线马达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摆线齿轮与所述旋转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摆线齿轮与所述第二摆线齿轮相互啮合,所述摆线齿轮箱壳包覆于所述第一摆线齿轮与所述第二摆线齿轮外部。
进一步地,所述转动机构包括旋转臂、运动轴和摆臂,所述旋转臂与所述摆臂通过所述运动轴转动连接、所述旋转臂与所述旋转轴固定连接,所述摆臂远离所述运动轴的一端与所述限位件活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优点:本申请通过采用第一动力机构与第二动力机构的相互配合,将线均匀且准确的缠绕到绕线轴上,结构简单,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绕线结构的结构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绕线结构的结构框图。
1绕线马达、2绕线齿轮箱、3绕线轴、4线、5摆线马达、6摆线齿轮箱、7旋转轴、8旋转臂、9运动轴、10摆臂、11限位件和12导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朗国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朗国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55043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线缆用均匀收卷装置
- 下一篇:一种络筒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