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刚性风电齿轮箱后箱体有效
申请号: | 201920567522.8 | 申请日: | 2019-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98391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4 |
发明(设计)人: | 王晓霞;潘厚雄;黄杨杨;谢杰君;唐明贵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齿轮箱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57/03 | 分类号: | F16H57/03 |
代理公司: | 50211 重庆市前沿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刘代春 |
地址: | 402263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筋板 肋板 前轴承 本实用新型 箱体壁板 后轴承 镂空孔 轴承支撑构件 齿轮箱箱体 风电齿轮箱 一体成型的 后轴承座 异形结构 应力分布 支撑刚性 安装段 侧边沿 低速轴 高刚性 后箱体 底面 后段 中段 变形 垂直 侧面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刚性风电齿轮箱后箱体,包括第一筋板,该第一筋板与箱体壁板、前轴承肋板和后轴承肋板垂直,第一筋板为异形结构,包括一体成型的前段、中段和后段,前段整体朝后下方倾斜,且前段的前端连接到低速轴前轴承安装段的底面和前轴承肋板的侧面,前段与前轴承肋板和箱体壁板之间形成第一镂空孔,且第三筋板的上侧边沿与后轴承肋板和后轴承座之间形成第三镂空孔。本实用新型构思新颖且设计合理,相对于现有技术通过筋板的合理设计,使得对轴承支撑构件的支撑刚性大大提高,同时使得应力分布更加分散,更加均匀,大大降低了箱体的变形,提高了齿轮箱箱体的使用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齿轮箱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刚性风电齿轮箱后箱体。
背景技术
随着风力发电技术的飞速发展、风电机组的广泛运用,风电机组对风能的利用率不断提高,要求机组运行的可靠性也不断提高。风电齿轮箱作为机组的关键部件,所面临的工况愈发复杂恶劣,其质量直接影响机组的发电效率,因对风电齿轮箱的质量也日益苛刻,齿轮箱的使用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
如图1所示,现有风电齿轮箱的后箱体壁板虽然总体刚性合格,但存在局部强度差和刚性不足的缺陷,主要表现如下:
1.针对后箱体壁板行星级后轴承安装段和低速轴前轴承安装段而言,原后箱体壁板的剖面受力图如图所示。从受力分析可以看出,此两处轴承座主要承受径向力,无轴向力。在该受力状态下,轴承座处分别有向A、B方向弯曲的运动倾向,固定法兰与幅板、筋板的结合处有向C方向弯曲的倾向,最终变形是这两处综合作用结果,原箱体壁板局部变形量较大,尤其轴承座处变形量大,影响轴承座的支撑刚性;
2.针对原低速后轴承座的筋板布置和变形情况如图所述,从受力分析可以看出,低速轴传递给箱体壁板的轴向力及轴承力将使轴承座产生弯曲倾向,最终轴承座承受的弯矩要从D处传递到箱体壁板上,原结构轴承座与箱体壁板后板的刚性、后板与箱体壁板筒臂处的刚性均不足;
3.筋板的整体结构如图所示,筋板拐角部位未使用圆角过渡,产生集中应力,致使箱体壁板结构变形过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中箱体的轴承座处局部变形量大,影响轴承座的支撑刚性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刚性风电齿轮箱后箱体。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高刚性风电齿轮箱后箱体,包括箱体壁板,该箱体壁板上设置有前轴承肋板和后轴承肋板,前轴承肋板和后轴承肋板上分别形成有前轴承座和后轴承座;前轴承座通过分别突出于前轴承肋板两侧面的部分形成行星级后轴承安装段和低速轴前轴承安装段,后轴承座突出于所述后轴承肋板的两侧面;包括第一筋板、第二筋板和第三筋板;第一筋板依次与低速轴前轴承安装段、前轴承肋板、箱体壁板、后轴承肋板和后轴承座连接,并分别形成对前后轴承座的第一强化支撑;所述第二筋板依次与行星级后轴承安装段、前轴承肋板和箱体壁板连接,并形成对前轴承座的第二强化支撑;所述第三筋板通过后轴承肋板形成对后轴承座的第三强化支撑。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箱体壁板即为齿轮箱的箱体,前轴承肋板和后轴承肋板用来支撑轴承,具体是通过行星级后轴承安装段来支撑行星级轴承,用低速轴前轴承安装段和后轴承座来支撑低速轴的前轴承和后轴承。第一筋板的作用是用来提高箱体壁板、前轴承肋板和后轴承肋板的支撑刚性,第一筋板设置成异型结构来完成提高支撑刚性的要求。通过在轴承座伸出肋板的悬伸段设置加强筋板,从而提高轴承座的支撑刚性,并且中央部位的加强筋板还在箱体壁板与肋板之间形成加强结构,以强化作为轴承座设置基础的肋板的刚性和稳定性,从而从两个方面增强了轴承座的支撑刚性和稳定性,其增强效果显著,特别是,两轴承座的相向突出端通过同一第一筋板连接,使第一筋板形成同时连接多个构件的整体结构,进一步强化了刚性增强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齿轮箱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重庆齿轮箱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56752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偏航齿轮箱输入结构
- 下一篇:一种减速箱的上箱体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