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发动机罩及其加强结构和汽车有效
申请号: | 201920570316.2 | 申请日: | 2019-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008334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18 |
发明(设计)人: | 李双增;杜强;宋睿;贺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威马智慧出行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5/10 | 分类号: | B62D25/10;B62D25/12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徐伟 |
地址: | 201702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动机 及其 加强 结构 汽车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发动机罩及其加强结构和汽车,发动机罩加强结构包括加强结构本体及设置于加强结构本体上的第一支撑爪;第一支撑爪的顶部在与加强结构本体连接的位置处设有引导部,引导部具有弯折结构,以用于在加强结构本体受力时引导第一支撑爪按照引导部的弯折方向变形;第一支撑爪的底部设有第一焊接点,第一焊接点用于点焊,以使第一支撑爪与发动机罩内板点焊连接。本实用新型降低了行人碰撞时发动机罩对行人头部的伤害值,还提升了发动机罩加强结构的涂装电泳效果,提升了防腐性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身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发动机罩及其加强结构和汽车。
背景技术
发动机罩是汽车重要的结构部件之一,同时,也是影响行人保护头部碰撞的重要部件。
对于发动机罩加强结构来说,既要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保证外板抗凹性能要求,又要满足行人保护头部碰撞的要求,使位于或接近头部碰撞区域的支撑刚度不能过大,以防止在头部碰撞过程中的伤害值超标。
但是,现有的发动机罩加强结构的刚度过强,导致头碰伤害值过高,整车碰撞达不到五星标准。同时,也没考虑到涂装电泳的问题,使其无法满足整车盐雾试验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以下给出一个或多个方面的简要概述以提供对这些方面的基本理解。此概述不是所有构想到的方面的详尽综览,并且既非旨在指认出所有方面的关键性或决定性要素亦非试图界定任何或所有方面的范围。其唯一的目的是要以简化形式给出一个或多个方面的一些概念以为稍后给出的更加详细的描述之序。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发动机罩加强结构的刚度过强,导致头碰伤害值过高的缺陷,提供一种发动机罩及其加强结构和汽车。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所述技术问题:
一种发动机罩加强结构,所述发动机罩加强结构包括加强结构本体及设置于所述加强结构本体上的第一支撑爪;
所述第一支撑爪的顶部在与所述加强结构本体连接的位置处设有引导部,所述引导部具有弯折结构,以用于在所述加强结构本体受力时引导所述第一支撑爪按照所述引导部的弯折方向变形;
所述第一支撑爪的底部设有第一焊接点,所述第一焊接点用于点焊,以使所述第一支撑爪与发动机罩内板点焊连接。
可选地,所述加强结构本体的一侧边上形成有翻边排气部;
所述翻边排气部的翻边角度小于白车身进入电泳池时与水平方向的角度,所述翻边角度为所述翻边排气部的翻边与水平方向的角度。
在本方案中,当白车身进入电泳池时,气泡会在结构的最高点积聚无法排出,导致有气泡位置电泳不充分,所述发动机罩加强结构在最高点增加了排气特征,即翻边排气部,翻边排气部的翻边角度小于白车身进入电泳池时与水平方向的角度,使气体顺利排出,达到优化涂装电泳的效果。
可选地,所述发动机罩加强结构还包括第二支撑爪;
所述第一支撑爪设置于所述加强结构本体一侧边上,所述第二支撑爪设置于所述加强结构本体另一侧边上;
所述第二支撑爪的爪体上沿着顶部至底部方向开设有一字型凹槽,以在与所述加强结构本体连接的位置处形成贯穿筋结构。
在本方案中,行人头部碰撞主要发生在所述加强结构本体上设置所述第一支撑爪的一侧,因此,为了保证所述加强结构本体另一侧的结构刚度,采用所述贯穿筋结构,从而提升结构稳定性。
可选地,所述第一支撑爪的数量至少为4个;和/或,
所述第二支撑爪的数量至少为4个。
可选地,所述加强结构本体的中间位置处分别开设有多个翻边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威马智慧出行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未经威马智慧出行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57031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携式小便斗
- 下一篇:一种双面机润滑油口的改进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