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动静脉血管循环肿瘤细胞捕获网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572123.0 | 申请日: | 2019-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076525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6 |
发明(设计)人: | 蒋霆辉;梁晓飞;宋萍;陆珺;邓海巨;孙剑玥;茅爱武;孙贤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蒋霆辉;梁晓飞 |
主分类号: | C12M1/00 | 分类号: | C12M1/00;A61B10/02 |
代理公司: | 上海德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04 | 代理人: | 郁旦蓉 |
地址: | 200240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静脉 血管 循环 肿瘤 细胞 捕获 网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动静脉血管循环肿瘤细胞捕获网篮,用于捕获从实体瘤脱离进入动、静脉血管中的循环肿瘤细胞,包括:捕获导丝件,具有导丝部、连接块以及连接柱;捕获导管,套设在导丝部和连接柱的外部;以及伸缩驱动杆,一端伸入捕获导管并与连接柱固定连接,另一端用于被推拉从而驱动导丝部伸出或缩进捕获导管。其中,导丝部上由多个呈波浪状且具有一定的弹性的导丝构成,每个导丝的一端固定设置在连接块上,另一端固定设置在连接柱上,每个导丝上均孵有多靶向抗体层,当捕获导丝件被伸缩驱动杆推动从而伸出捕获导管时,导丝部依靠其自身的弹性张开呈网状让多靶向抗体层捕获循环肿瘤细胞。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动静脉血管循环肿瘤细胞捕获网篮。
背景技术
循环肿瘤细胞是从原生癌细胞组织上脱落下来进入人体外周血液中的循环癌细胞,此类循环肿瘤细胞对于癌症的早期诊断、治疗效果的评估以及患者分子基因组学的检测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由于大部分此类循环肿瘤细胞脱落实体瘤进入血液后都会被消灭,所以其数量极其稀少(每10mL血液可能仅含几个到几十个此类循环肿瘤细胞),因此,如何有效获取更多的循环肿瘤细胞来获知患者更多的患病信息,成为了一大难点及关注点。
通过对患者血液中循环肿瘤细胞的抓捕,可用于直接检测下游分析,包括基因突变、表面标志物等,也可用于体外培养,获得大量活细胞,以求获取更多的信息,同时也可用于新药研发等。对于循环肿瘤细胞的获取,在过去的几十年间,人们开发了很多种用以捕获癌细胞的技术,如荧光免疫法、磁性免疫法等。然而,这些技术所需的仪器昂贵,获取效率不高,存在局限性。因此,研发能够实现高效、快速、较全面的抓捕体内各种循环肿瘤细胞的医疗器械具有必要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解决上述缺点或不足,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动静脉血管循环肿瘤细胞捕获网篮,能够捕获从实体瘤脱离进入动、静脉血管中的循环肿瘤细胞,且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结构一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动静脉血管循环肿瘤细胞捕获网篮,用于捕获从实体瘤脱离进入动、静脉血管中的循环肿瘤细胞,其特征在于,包括:捕获导丝件,具有导丝部、固定设置在导丝部的一端的连接块以及固定设置在导丝部的另一端的连接柱;捕获导管,套设在导丝部和连接柱的外部;以及伸缩驱动杆,一端伸入捕获导管并与连接柱固定连接,另一端用于被推拉从而驱动导丝部伸出或缩进捕获导管,其中,导丝部上由多个呈波浪状且具有一定的弹性的导丝构成,每个导丝的一端固定设置在连接块上,另一端固定设置在连接柱上,每个导丝上均孵有多靶向抗体层,当捕获导丝件被伸缩驱动杆推动从而伸出捕获导管时,导丝部依靠其自身的弹性张开呈网状让多靶向抗体层捕获循环肿瘤细胞。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动静脉血管循环肿瘤细胞捕获网篮,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多靶向抗体层含有EpCAM抗体、Vimentin抗体、EGFR抗体、HER2抗体、GFAP抗体、MUC-1抗体、P53抗体、转铁蛋白、叶酸中的至少一种。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动静脉血管循环肿瘤细胞捕获网篮,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多靶向抗体层通过聚二甲基硅氧烷形成在导丝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动静脉血管循环肿瘤细胞捕获网篮,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连接块呈圆锥形,导丝部的一端固定设置在连接块具有较大端面的一端上。
结构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蒋霆辉;梁晓飞,未经蒋霆辉;梁晓飞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57212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