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油门拉索有效
申请号: | 201920590734.8 | 申请日: | 2019-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980010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17 |
发明(设计)人: | 王成;谭作见;罗觉波;李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前程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D11/02 | 分类号: | F02D11/02 |
代理公司: | 50228 重庆飞思明珠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刘念芝 |
地址: | 400000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套 长螺母 防护胶套 拉索本体 套管帽 让位 钢丝绳芯 拉索套管 油门拉索 轴向限位 套管 活套 伸出 滑动配合 间隙配合 六角螺母 套管两端 限位螺母 紧配合 内衬管 上螺纹 油门 弯管 配合 | ||
1.一种油门拉索,其特征在于,包括拉索本体(1)、防护胶套(2),
所述拉索本体(1)包括套管(11)、钢丝绳芯(12)、长螺母(13)、连接套(14),所述套管(11)的一端通过铆合设置第一套管帽(15),套管(11)的另一端通过铆合设置第二套管帽(16),所述长螺母(13)的内孔设有限位环台,将长螺母(13)的内孔分隔为两段,长螺母(13)活套在第一套管帽(15)上,且通过浮动铆合形成轴向限位,所述连接套(14)中设有贯穿的阶梯孔,连接套(14)上螺纹配合有至少两个限位螺母(17),连接套(14)阶梯孔的大径段活套在第二套管帽(16)上,且通过浮动铆合形成轴向限位,所述钢丝绳芯(12)滑动配合在套管(11)的内衬管中,钢丝绳芯(12)的一端外伸出长螺母(13),固定连接第一接头(18),钢丝绳芯(12)的另一端外伸出连接套(14),且固定连接第二接头(19),
所述防护胶套(2)包括油门弯管连接套(21)、六角螺母让位套(22)、长螺母让位套(23)、拉索套管连接套(24),所述油门弯管连接套(21)、六角螺母让位套(22)、长螺母让位套(23)、拉索套管连接套(24)均为采用三元乙丙橡胶制成的壁厚为2mm的管状结构,各管状结构的邵氏硬度均为35±5°,拉索套管连接套(24)、油门弯管连接套(21)、长螺母让位套(23)、六角螺母让位套(22)的内径依次增大,
所述油门弯管连接套(21)与六角螺母让位套(22)的一端通过第一弧形连接段(25)相连,六角螺母让位套(22)的另一端通过第二弧形连接段(26)与长螺母让位套(23)的一端相连,长螺母让位套(23)的另一端通过第三弧形连接段(27)与拉索套管连接套(24)相连,构成两端开口的管状结构,所述第一弧形连接段(25)上设有第一环槽(28),所述第三弧形连接段(27)上设有第二环槽(29),
所述防护胶套(2)的拉索套管连接套(24)紧配合在拉索本体(1)的一端,长螺母(13)间隙配合在防护胶套(2)的长螺母让位套(23)中,组合构成油门拉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门拉索,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索本体(1)的套管(11)上套设有护套(3),位于第一套管帽(15)、第二套管帽(16)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门拉索,其特征在于:所述油门弯管连接套(21)、六角螺母让位套(22)、长螺母让位套(23)、拉索套管连接套(24)的外周壁分别经抛光处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门拉索,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弧形连接段(25)的厚度为2mm,所述第一环槽(28)的槽深为第一弧形连接段(25)厚度的一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门拉索,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弧形连接段(27)的厚度为2mm,所述第二环槽(29)的槽深为第三弧形连接段(27)厚度的一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门拉索,其特征在于:所述油门弯管连接套(21)的自由端设有多个第一开口槽,这些第一开口槽沿油门弯管连接套(21)的圆周均匀分布。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门拉索,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索套管连接套(24)的自由端设有多个第二开口槽,这些第二开口槽沿拉索套管连接套(24)的圆周均匀分布。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门拉索,其特征在于:所述油门弯管连接套(21)的内径为8mm,所述六角螺母让位套(22)的内径为12mm,所述长螺母让位套(23)的内径为10mm,所述拉索套管连接套(24)的内径为5m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门拉索,其特征在于:所述油门弯管连接套(21)、拉索套管连接套(24)的内周壁上分别设有若干沿长度方向均匀分布的密封凸环。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门拉索,其特征在于:所述油门弯管连接套(21)的外周壁上设有沿长度方向均匀分布的防滑凸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前程汽车部件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前程汽车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590734.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