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改进导电环的内装式卷扬机有效
申请号: | 201920617489.5 | 申请日: | 2019-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034015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7 |
发明(设计)人: | 权江涛;卢昊;焦生炉;彭玉兴;朱真才;姜伟;连旭日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州圣邦机械有限公司;中国矿业大学;圣邦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D1/12 | 分类号: | B66D1/12;B66D1/28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田凌涛 |
地址: | 221001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进 导电 内装式 卷扬机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改进导电环的内装式卷扬机,针对现有卷筒(2)、电机(3),设计搭建全新内驱外转结构,将卷筒(2)套设与电机(3),通过对电机(3)中转轴(11)进行固定的方式,驱动电机本体(10)的转动,进而带动套设于电机本体(10)外周上的卷筒(2)进行转动,实现动力内置的效果,同时,针对电机本体(10)上的取电正负极,分别设计设置内径互不相同的正极导电环(4)、负极导电环(5),再配合正极电刷(6)和负极电刷(7)分别与正极导电环(4)、负极导电环(5)的相互滑动接触,引入外接电源对电机本体(10)进行供电,避免了线束缠绕问题,如此直接缩小了实际应用的空间占用,有效提高了卷筒(4)的实际应用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改进导电环的内装式卷扬机,属于重物拽引机械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卷扬机又叫绞车主要由人力、电机或者液压驱动卷筒、卷绕绳索来完成牵引工作的装置。卷扬机广泛运用于机械、建筑、水利工程、林业、矿山、船舶、码头等的物料升降或平拖。卷扬机系绳子或者链条多层缠绕,受力复杂,使用环境恶劣。
现有的卷扬机种类繁多,一般包含电机、减速器、制动器、机架、卷筒等组成,从整体结构上看,电机的驱动端外接卷筒进行驱动转动,即左侧电机,右侧卷筒,电机占据着一部分空间,卷筒占据着一部分空间,实现应用中,就不得不考虑整体结构所需的空间占用区,相应就对使用场景有了一定的限制,即无法适用相对较小的空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改进导电环的内装式卷扬机,采用全新结构设计,在实现内驱外转工作方式的同时,通过电刷方式有效解决线束缠绕问题,提高实际应用效率。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发明设计了一种改进导电环的内装式卷扬机,包括基座、卷筒、电机、正极导电环、负极导电环、正极电刷和负极电刷,其中,电机包括电机本体、以及贯穿电机本体两端面中心位置的转轴,电机本体位于转轴的中心位置,转轴在电机本体的驱动下进行转动;转轴的两端分别固定设置于基座;
卷筒外侧表面沿与其轴向方向相垂直的方向、设置绳槽,卷筒两端敞开、且相互贯通,卷筒沿其中轴线方向上的长度、大于电机本体沿转轴方向上的长度,且小于转轴的长度;卷筒固定套设于电机本体上以转轴为轴的外侧一周上,且电机本体位于卷筒两端之间的中心位置,卷筒的内壁一周与其所对应电机本体外侧一周的位置相固定连接,且卷筒中轴线与转轴所在直线相共线;
正极导电环的半径与负极导电环的半径彼此互不相同,正极导电环、负极导电环分别通过绝缘垫固定设置于电机本体上同一端面上,正极导电环的圆心位置与负极导电环的圆心彼此位置重合,且转轴过该圆心位置,以及正极导电环所在面与负极导电环所在面彼此共面,该共面与转轴相垂直,正极导电环、负极导电环分别沿转轴方向上的投影彼此互不重合,电机本体上的正极与正极导电环相对接连通,电机本体上的负极与负极导电环相对接连通;正极电刷的其中一端、负极电刷的其中一端分别通过绝缘垫固定设置于转轴上、对应于正极导电环、负极导电环的一侧,正极电刷的另一端与正极导电环表面相接触,负极电刷的另一端与负极导电环表面相接触,且正极电刷与负极电刷彼此互不接触,基于转轴与基座的固定连接,在转轴不转动、电机本体工作转动下,正极电刷的另一端始终仅与正极导电环表面相接触,负极电刷的另一端始终仅与负极导电环表面相接触;
转轴上沿其轴向方向、设置电源线过孔,且电源线过孔的两端分别位于卷筒内部与外侧;外接电源的正极、负极分别通过导线经电源线过孔、由卷筒外侧进入卷筒内部,并分别对接正极电刷、负极电刷上位于转轴上的端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州圣邦机械有限公司;中国矿业大学;圣邦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徐州圣邦机械有限公司;中国矿业大学;圣邦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61748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