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循迹避障小车有效
申请号: | 201920637113.0 | 申请日: | 2019-05-06 |
公开(公告)号: | CN21031064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4 |
发明(设计)人: | 史楠;张宇光;秦向攀;王佳佳;秦翼鹏;庄广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五格教育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63/02 | 分类号: | B62D6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000 天津市河西区徽***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循迹避障 小车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循迹避障小车,包括底盘,所述底盘上表面的边缘固定连接有车身,所述车身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密封盖,所述密封盖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顶盖,所述车身的侧面开设有多个通风孔,所述底盘的前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光电传感器,且底盘下表面的一侧转动连接有第一驱动轮,所述底盘下表面的另一侧转动连接有第二驱动轮,且底盘下表面的前侧转动连接有第一万向轮,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小车技术领域。该循迹避障小车的第一驱动轮和第二驱动轮提供动力实现循迹避障小车的移动,万向轮为从动轮,支持小车不会倾倒,两个主动轮和两个万向轮使循迹避障小车可以灵活的前后移动、原地转弯和不同转变半径的转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小车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循迹避障小车。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传感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以及自动控制技术的发展,循迹小车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无人工厂、仓库的物流运输当中,其运用可以有效提高运输效率、减少厂区内人员配置、避免运输过程中的意外发生等等。
中国专利公布了一种智能避障循迹小车(公开号:CN208335018U),包括车体,从动轮设置在车体底部前端左右两侧,并且内侧中部通过传动杆与车体进行转动连接,主动轮设置在车体底部后端左右两侧,并且内侧中部通过传动杆与车体进行转动连接,驱动马达顶部左右两端通过螺丝固定在车体底部后侧中端。
现有的循迹避障小车在转向时,需要较大的空间,在一些较小的空间内转动时,容易发生一些磕碰,会造成小车外观出现损伤,小车在行驶时,一方面需要注意小车前方的障碍物,也需要注意行车轨迹。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循迹避障小车,解决了现有的循迹避障小车在转向时,需要较大的空间,在一些较小的空间内转动时,容易发生一些磕碰,会造成小车外观出现损伤,小车在行驶时,一方面需要注意小车前方的障碍物,也需要注意行车轨迹。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循迹避障小车,包括底盘,所述底盘上表面的边缘固定连接有车身,所述车身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密封盖,所述密封盖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顶盖,所述车身的侧面开设有多个通风孔,所述底盘的前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光电传感器,且底盘下表面的一侧转动连接有第一驱动轮,所述底盘下表面的另一侧转动连接有第二驱动轮,且底盘下表面的前侧转动连接有第一万向轮,所述底盘下表面的后侧转动连接有第二万向轮,且底盘下表面的中间部位固定连接有第二光电传感器,所述底盘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马达,其底盘上表面靠近第一马达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马达,所述第一马达和第二马达分别与第一驱动轮和第二驱动轮连接,所述底盘上侧设置有电池仓。
优选的,所述底盘、车身、密封盖和顶盖相互连接的部位均开设有螺栓孔,且底盘、车身、密封盖和顶盖之间通过螺栓相互连接。
优选的,所述底盘下侧的第二光电传感器设置有四个,所述底盘前表面的第一光电传感器设置有两个。
优选的,所述第一驱动轮、第二驱动轮、第一万向轮和第二万向轮在底盘下表面呈十字型分布,且第一驱动轮和第二驱动轮与第一万向轮和第二万向轮分别设置在同一方向。
优选的,所述第一驱动轮、第二驱动轮、第一万向轮和第二万向轮的下表面均处于同一高度,且第一驱动轮、第二驱动轮、第一万向轮和第二万向轮的高度小于第二光电传感器的高度。
优选的,所述电池仓与第一马达和第二马达之间均通过连接线连接。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循迹避障小车。与现有的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五格教育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天津五格教育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63711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