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运输车专用的防撞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663072.2 | 申请日: | 2019-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981389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0 |
发明(设计)人: | 钱志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豪邦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9/18 | 分类号: | B60R19/18 |
代理公司: | 11489 北京中政联科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何浩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杭州市锦城***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弹簧 平行四边形组件 减小 推杆 本实用新型 弹性势能 防护效果 防撞装置 运动过程 撞击能量 动能 缓冲 吸能 冲力 长度减小 长度增大 缓冲效果 吸收碰撞 冲击能 防撞板 运输车 中结构 中拉伸 专用的 防撞 冲击力 转换 转化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运输车专用的防撞装置,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防撞装置吸能缓冲效果不好,防护效果有限的问题,通过弹簧D、推杆、防撞板完成第一次缓冲减能,将发生撞击的冲击能转化为弹簧D的弹性势能、推杆的动能,起到吸收碰撞能量的作用;通过减能装置完成第二次缓冲减能;利用第一平行四边形组件、第二平行四边形组件、过渡平行四边形组件在运动过程中结构发生变化,在X方向长度减小,Z方向长度增大,弹簧A、弹簧B、弹簧C在运动过程中拉伸,有效的进行吸能,减小冲击力,提高防撞能力,将撞击能量再次转换为弹性势能、动能,减小撞击能量,增加撞击时的接触时间,从而将撞击产生的瞬间冲力大大减小,防护效果大大提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撞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运输车专用的防撞装置。
背景技术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经济发展的先导性产业。在交通运输系统中,公路运输又发挥着最为重要的作用。公路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不仅使人们居住和消费的空间距离越来越小,更加大了不同区域间人们的社会生产活动,提高了整个社会的交换能力、规模效益和专业化效益,保证了区域与区域间剑姬的联系与发展。
运输车是公路运输主要的交通工具,运输车在运输过程中由于重量大、惯性大,一旦发生碰撞后果极其惨重。为了防止物流运输车在运动过程中发生硬碰硬对运输车或所载物品造成损坏,会安装防撞装置,现有技术中采用保险杠作为防撞装置进行撞击防护,保险杠对车辆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是保险杠的吸能缓冲效果不好,防护效果有限,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运输车专用的防撞装置,具有吸能缓冲效果好、减震效果好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运输车专用的防撞装置,包括缓冲盒、防撞板、减能装置、安装板;
防撞板为圆弧结构,防撞板右端连有挡板,挡板分别位于防撞板上下两侧;挡板与缓冲盒之间设有多个弹簧D,弹簧D沿Y方向均匀分布,弹簧D两端分别与挡板、缓冲盒连接;
防撞板左端设有推杆,推杆一端与防撞板连接,另一端伸入缓冲盒内与减能装置连接;
缓冲盒内设有安装座,安装座位于缓冲盒右侧;安装座上设有供推杆穿过的安装孔;安装座与推杆滑动连接;
减能装置包括多个过渡平行四边形组件、第一平行四边形组件、第二平行四边形组件;
相邻两个过渡平行四边形组件之间铰接;过渡平行四边形组件包括四个连板A,连板A相互铰接使过渡平行四边形组件为平行四边形结构;
第一平行四边形组件与位于最右侧的过渡平行四边形组件铰接,第一平行四边形组件一端与推杆铰接,另一端固定在连接座上,连接座固定在缓冲盒内;
第一平行四边形组件包括四个连板B,连板B相互铰接使第一平行四边形组件为平行四边形结构;
第二平行四边形组件与位于最左侧的过渡平行四边形组件铰接;
第二平行四边形组件包括连板C、连板D、连板E、连板F,连板E一端与连板F铰接,连板E另一端与连板C铰接;连板F远离连板E的一端与连板D铰接;
连板E与连板F铰接处连有第一链块,第一链块为U形结构,第一链块一端连有拉杆;连板C、连板D均与第二链块铰接;第二链块位于连板C与连板D之间;第二链块上设有供拉杆穿过的圆孔;
拉杆远离第二链块的一端设有弹簧C,弹簧C一端与拉杆连接,另一端与基座连接;基座固定在缓冲盒侧壁,基座上连有滑杆,滑杆与拉杆中心轴线重合;弹簧A套设在滑杆上,滑杆与拉杆滑动连接;
弹簧A、弹簧B、弹簧C、弹簧D在防撞板不受到撞击时,均处于原长。
进一步的,挡板面向缓冲盒的端面上连有橡胶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豪邦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未经杭州豪邦企业管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66307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