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诱虫识别分拣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668120.7 | 申请日: | 2019-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21058061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2 |
发明(设计)人: | 仇国华;陶威宇;黄裕泉;张发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 |
主分类号: | A01M1/04 | 分类号: | A01M1/04;A01M1/02;G06K9/00;B07C5/342;B07C5/36 |
代理公司: | 福州市众韬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20 | 代理人: | 陈智雄 |
地址: | 3503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识别 分拣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虫害预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诱虫识别分拣装置。一种诱虫识别分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捕捉模块,用于引诱并抓捕虫子,包括集虫组件、诱虫组件、传感器组件以及电击组件;分拣模块,包括摄像组件、工作台、推送组件以及收纳箱;摄像组件拍摄虫子的图像并上传给控制模块,判断出虫子的类型后控制推送组件将虫子推出本装置或推向收纳箱;控制模块,用于接收数据信息并控制对应模块工作;供电模块,用于提供各模块运行所需电能。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实现自动化捕捉与分拣虫类,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极大地减少了调查人员的工作量,并能保证了统计数据的真实与准确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虫害预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诱虫识别分拣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城市化进程速度的加快,农场养殖业发展势头良好,我国养殖业向商品化、专业化、现代化转变,并对肉类产品的高产、优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在养殖业的发展过程中虫害一直是影响牲畜健康和存活率的主要灾害之一,而且伴随着养殖结构的调整与农场管理的变革,生态环境变化较大,病虫害成灾频率提高,急需加强监测和研究。
近年来,虽然我国在养殖业取得了极大的发展,但农场虫害调查与预测手段还比较落后,采用的调查采集工具如粘虫器、捕捉仪等标准化程度较低,预测虫害基本靠人为分析,不仅工作量大而且限制了调查资料的准确性与全面性,出错率高。所以提高对虫类数据的采集能力和分析能力,提前掌握虫类发展蔓延的规律并进行预测预报,开展综合防治,将虫害控制在不危害的程度,才能实现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实用新型内容
方案(一):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克服以上缺点,提供一种诱虫识别分拣装置,诱虫识别分拣装置能实现自动化捕捉与分拣虫类,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极大地减少了调查人员的工作量,并能保证了统计数据的真实与准确性。
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诱虫识别分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捕捉模块,包括用于收集虫类的具有入口和出口的集虫组件、设置于集虫组件入口端用于引诱虫类靠近集虫组件的诱虫组件、用于检测是否有虫落入集虫组件内部的传感器组件、以及设置于集虫组件内的电击组件;所述传感器组件检测到虫子落入集虫组件内部时,通过控制模块控制电击组件放电击晕虫子;
分拣模块,设置于集虫组件的出口端,包括用于拍摄虫类图像的摄像组件、设置于摄像组件下方的工作台、用于调整虫类传送方向的推送组件以及用于收集被推来的害虫的收纳箱;所述摄像组件拍摄通过集虫组件的出口端的被击晕的虫子的图像并上传给控制模块,控制模块经过对比判断出虫子的类型后,根据判断结果控制推送组件将虫子推出本装置或推向收纳箱;
控制模块,分别与捕捉模块和分拣模块相连接,用于接收捕捉模块和分拣模块上传的数据信息并控制对应模块工作;
供电模块,分别与捕捉模块、分拣模块以及控制模块电连接,用于提供各模块运行所需电能。
其工作原理及过程如下:
诱虫组件引诱虫子落入集虫组件内,控制模块根据传感器组件感应到虫子落入的信息控制电击组件放电击晕虫子,击晕后的虫子从集虫组件出口端落至分拣模块的工作台上,摄像组件拍摄虫子图像后将图像数据上传至控制模块,控制模块对虫子类型作出判断,并根据判断结果控制分拣模块将虫子推出本装置或推向收纳箱。
为了更好的实施本方案,还提供如下优化方案:
进一步的,为了方便将电晕后的虫子传送到分拣模块:还包括设置于捕捉模块与分拣模块之间的传送模块;所述传送模块包括一端设置于集虫组件出口端且另一端设置于与分拣模块入口端的传送带以及用于驱动传送带运行的电机,所述被击晕后的虫子从集虫组件出口端掉落至传送带上后,通过控制模块控制电机驱动传送带运行将虫子传送到分拣模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未经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66812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