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消除车门内板冲击痕的模具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0669507.4 | 申请日: | 2019-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21054730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9 |
发明(设计)人: | 苏传义;代晓旭;董杰;王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一汽奔腾轿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22/20 | 分类号: | B21D22/20;B21D37/10 |
代理公司: | 长春市四环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22103 | 代理人: | 张建成 |
地址: | 130000 吉林***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消除 车门 冲击 模具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消除车门内板冲击痕的模具结构,包括凹模和凸模,在凹模窗口内侧靠近窗框凹圆角R0处的工艺补充面上增加凹筋,与凹模相配合的凸模上也设置有凹筋,增加凹筋之后,板料在拉深成型过程中,工艺补充的凹筋先于凹模圆角R0接触板料,从而改善凹模圆角R0的触料点及与板料的接触角α,减小板料所受的接触应力,改善板料过R0的弯曲变形程度,消除窗框内侧立壁的冲击痕问题,提升整车质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汽车门内板的拉深模具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行业的不断发展,用户在追求汽车个性化的同时,也更加关注汽车质量精细度。汽车门内板窗框内侧凹圆角一般在R4mm左右,很小,窗框立壁拔模角也小,且成形深度校深,导致汽车门内板生产过程中,窗框内侧凹圆角在窗框立壁上产生严重的冲击痕迹,影响整车面品质量,进而影响用户感知质量精细度。缺陷状态如附图3所示。
现有工艺通常在拉深时放大圆角,然后整形到产品。但是拉深时圆角放得不大时,冲击痕迹没有改善;圆角放得太大时,整形量又太大,易导致零件整形后尺寸不稳定。因此窗框内侧立壁冲击痕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有效消除汽车门内板窗框冲击痕的模具结构,用于解决现有汽车门内板冲击痕问题,提升整车质量。
一种有效消除汽车门内板窗框冲击痕的模具结构,包括凹模和凸模,在凹模窗口内侧靠近窗框凹圆角R0处的工艺补充面上增加凹筋,与凹模相配合的凸模上也设置有凹筋。
优选的,所述的凹筋3距离窗口法兰边L1取值范围3-20mm,凹筋3深度h取值范围3mm-20mm,凹筋3长度L2取值范围10mm-350mm,凹筋3宽度取值范围5mm-50mm,圆角R1及R2取值范围R3mm-R20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现有技术中板料直接接触凹模圆角R0,接触角α小,板料受到的接触应力大,在R0处的板料弯曲变形程度大,导致板料滑过R0之后,弯曲变形无法被完全校平,在立壁上留下冲击印痕,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增加凹筋之后,板料在拉深成型过程中,工艺补充的凹筋先于凹模圆角R0接触板料,从而改善凹模圆角R0的触料点及与板料的接触角α,减小板料所受的接触应力,改善板料过R0的弯曲变形程度,消除窗框内侧立壁的冲击痕问题,提升整车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门内板增加凹筋的拉深模具型面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截面图,具体说明增加凹筋的尺寸参数。
图3为门内板窗框立壁冲击痕缺陷示意图。
图4为未增加凹筋的模具结构及板料成型过程示意图。
图5为增加凹筋的模具结构及板料成型过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图2、图4和图5所示,一种有效消除汽车门内板窗框冲击痕的模具结构,包括凹模1和凸模2,在凹模窗口内侧靠近窗框凹圆角R0处的工艺补充面上增加凹筋3,与凹模1相配合的凸模2上也设置有凹筋3。
优选的,所述的凹筋3距离窗口法兰边L1取值范围3-20mm,凹筋3深度h取值范围3mm-20mm,凹筋3长度L2取值范围10mm-350mm,凹筋3宽度取值范围5mm-50mm,圆角R1及R2取值范围R3mm-R20mm。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过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一汽奔腾轿车有限公司,未经一汽奔腾轿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66950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