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应用于独立悬挂系统中的车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719572.3 | 申请日: | 2019-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21014909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17 |
发明(设计)人: | 张枫华;张朱晨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市龙马通信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C11/00 | 分类号: | B60C1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应用于 独立 悬挂 系统 中的 车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应用于独立悬挂系统中的车轮,应用在车轮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轮毂以及连接在轮毂周缘的斜面轮胎,所述斜面轮胎包括主轮部和侧轮部,所述侧轮部位于主轮部朝向车体底部的一侧,所述侧轮部的朝向地面一面的轮廓呈一斜面;当轮毂由平行改为八字形状态时,所述斜面轮胎的侧轮部与地面接触;具有的技术效果是:侧轮部的朝向地面一面的轮廓呈一斜面,因此相较于普通斜面轮胎,与地面之间的接触面积更大,从而加大了斜面轮胎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并且此时斜面轮胎以及车体的重心下降、两轮毂之间的车宽间距加大,有助于提高车体的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轮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应用于独立悬挂系统中的车轮。
背景技术
独立悬挂系统作用是将车轮所受的各种力和力矩传递给车架和车身,并能吸收、缓和路面传来的振动和冲击,减少驾驶室内噪声,增加乘员的舒适性,以及保持汽车良好的操作性和平稳行驶性。另外,悬挂系统能配合汽车的运动产生适当的反应,当汽车在不同路况作加速、制动、转向等运动时,能提供足够的安全性,保证操纵不失控。
公告号为CN208181326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三轮车的独立悬挂系统,它由下悬架、减震弹簧、连接板和上悬臂组成,连接板与三轮车的轮轴相连,下悬架具有U形结构,下悬架后部与连接板下部相连,下悬架与轮轴处于同一轴面上,上悬臂连接在连接板上部,减震弹簧连接在下悬架一侧,上悬臂和减震弹簧不在同一个轴面。
但是,这种独立悬挂系统中的车轮,在轮毂抬起时,轮胎与地面之间会倾斜接触,从而导致接触面积变小,影响轮胎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和抓地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应用于独立悬挂系统中的车轮,其优点是:相较于普通轮胎,斜面的设置使得轮毂抬起、由平行改为八字形状态时,车轮上的斜面轮胎与地面之间的接触面积更大,从而加大了斜面轮胎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和抓地力。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应用于独立悬挂系统中的车轮,包括轮毂以及连接在轮毂周缘的斜面轮胎,所述斜面轮胎包括主轮部和侧轮部,所述侧轮部位于主轮部朝向车体底部的一侧,所述侧轮部的朝向地面一面的轮廓呈一斜面;当所述轮毂抬起时,所述斜面轮胎的侧轮部与地面接触。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车体在遇到凸起障碍物或者拐弯时,独立悬挂系统会驱动轮毂向上抬起,此时斜面轮胎的侧轮部会与地面接触,由于侧轮部的朝向地面一面的轮廓呈一斜面,因此相较于普通斜面轮胎,与地面之间的接触面积更大,从而加大了斜面轮胎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和抓地力;并且此时斜面轮胎以及车体的重心下降、两轮毂之间的间距加大,有助于提高车体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轮毂背离侧轮部的一侧沿轮毂周缘设有防护板,所述防护板朝向斜面轮胎的一侧与主轮部侧壁相接触。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侧轮部的斜面与地面抵触时,斜面轮胎会受到一个垂直于斜面的压力,从而具有向外弯曲的趋势,此时防护板可以对斜面轮胎起到一个保护支撑作用,从而减少斜面轮胎受力变形的可能,也使得斜面轮胎更加稳定的抵触在地面上。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轮毂内设有若干侧支骨,若干所述侧支骨由轮毂中心出发并沿垂直于斜面的方向连接在轮毂上。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侧轮部的斜面与地面抵触时,轮毂内的侧支骨可以沿垂直于斜面的方向对轮毂产生一个支撑力,从而提高轮毂的结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防护板与主轮部之间设有橡胶缓冲垫。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橡胶缓冲垫夹设在防护板与主轮部之间,使得防护板与主轮部非直接接触,而是有一个缓冲,因此可以减少主轮部的磨损,延长主轮部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斜面上设有若干防滑纹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市龙马通信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市龙马通信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71957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